春日喜载阳,原隰绿草稠。
牧子驱其群,迟回上高丘。
乱入苦竹冈,降饮浅水洲。
相聚不相触,众耳湿湿柔。
犉者洁可怜,骑之前村游。
睡来吹芦管,饥则饭乾糇。
老牯道傍喘,主人见且忧。
此是丞相责,莫漫棰苍头。

【注释】

杂咏十首渔父:这是一首描写渔父生活的诗作。杂咏,即杂体诗,多采用不同体裁和题材的作品混编在一起创作。十首,指共十首诗。杂咏十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组诗篇。

载阳:载,通“戴”。阳,这里指太阳。春天万物复苏时,太阳高悬在天空中。

原隰(xí):原野、低湿的平地。隰,水低洼之处。

牧子:放牧的农民或牧童。

迟回:犹豫不决,迟疑。

苦竹冈:地名,位于今四川乐山市。苦竹,一种竹子,叶子有苦味。

降饮:到水边饮水。

犉(xiān)者:猪。

洁可怜:洁白而可人怜爱。

骑:骑马。前村游:在前方村庄里游玩。

吹芦管:吹奏笛子。

饥则饭乾蘒:干蘒,干草。

老牯(gǔ):公猪。道傍:路旁。

主人:指农家主人。见且忧:看见后担忧。

丞相责:比喻君主对臣子的责罚。丞相,古代官名,主管一省或一方事务。此处泛指宰相。

莫漫棰苍头:不要随便责打仆人。捶,打。苍头,古代对奴仆的美称。

【译文】

春天阳光明媚,田野原野一片绿油油。

放牧的孩子们驱赶着牛羊群,迟疑地走上高高的丘陵。

乱入苦竹冈,喝些清水小河洲。

相聚不相触,众人耳朵被湿润柔。

猪儿又白又可爱,骑着马儿去远方游。

睡来吹芦管,饿了吃干草。

老猪在路上喘息,农家主人见了担心愁。

这是丞相要责备的,别随便斥责家中的仆人。

【赏析】

《杂咏十首渔父》:此组诗是王维借古讽今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田园诗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诗中的渔父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全篇通过写渔夫的生活来反映当时社会的某些情况,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生活志趣。

这首诗的大意是:春天阳光明媚,田野的原野一片绿油油的。放牧的孩子们驱赶着牛羊群,迟疑地走上高高的丘陵。乱入苦竹冈,喝些清水小河洲。相聚不相触,众人耳朵被湿润柔。猪儿又白又可爱,骑着马儿去远方游。睡来吹芦管,饿了吃干草。老猪在路上喘息,农家主人见了担心愁。这是丞相要责备的,别随便斥责家中的仆人。

第一句“春日喜载阳”,点明了时节——春天,同时写出了天气——阳光明媚。“载”通“戴”,在这里指太阳;“阳”指春天。“喜载阳”即说春天到来时心情非常高兴。

第二句“原隰绿草稠”,写出了田野的原野一片绿油油。“原”指平地,“隰”指低湿之地;“稠”即密也。“原隰绿草稠”意思是说田野的原野一片绿油油,密密的草丛中长出了许多嫩绿的草。

第三句“牧子驱其群”,写出了放牧孩子们驱赶着牛羊群。“牧子”是放牧的孩子;“其群”指牛羊群。“驱其群”就是驱赶它们进入牧场的意思。

第四句“迟回上高丘”,写出了放牧孩子们迟疑地上高丘。“迟回”即迟疑不决,犹豫不决的意思;“上高丘”指登上高处的山坡上去瞭望、巡视自己的羊群。“迟回上高丘”的意思是说放牧孩子们迟疑不决,犹豫不决地登上高高的山坡去瞭望、巡视自己的羊群。

第五句“乱入苦竹冈”,写出了乱入苦竹冈的情景。“苦竹冈”是地名,位于今四川乐山市,那里生长着许多苦竹;“乱入”就是乱闯进的意思;“苦竹冈”指的是苦竹林中的小山冈。“乱入苦竹冈”即说放牧孩子们在乱闯中闯进了苦竹林冈。

第六句“降饮浅水洲”,写出了喝些浅水小河洲的情况。“降饮”就是喝些水的意思;“浅水州”是小河上的小岛或者小洲;“降饮浅水洲”就是说在小河里的小洲上喝了些水。

第七句“相聚不相触”,写出了相聚但不接触的情况。“相触”即接触的意思;“相聚不相触”即是指聚集在一起而不相互接触。“相聚不相触”写出了牧童们在聚集在一起时,彼此之间并不接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第八句“众耳湿湿柔”,写出了众耳濡湿柔软的情况。“众耳”即指大家听的声音,“柔”即软、柔弱之意;“众耳湿湿柔”即是指大家的耳朵都濡湿柔软,听不清声音。“湿湿柔和”形容听不见声音,听不清楚声音。

第九句“犉者洁可怜”,写出了猪儿白而且可爱的样子。“犉者”即猪儿,“犉”通“洁”;“洁可怜”即形容猪儿洁白得可爱;“可怜”即值得怜爱之意。“犉者洁可怜”即写出了猪儿既白又可爱的样子,令人怜爱不已。

第十句“骑之前村游”,写出了骑着马儿在村庄里游玩的情景。“骑”指骑马;“之”字是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牛群、羊群等动物;“前村游”指在村庄前的村子里游玩。“骑之前村游”即骑在马上在前村游玩的情形。

第十一句“睡来吹芦管”,写出了睡觉时吹奏芦苇管乐器的情景。“吹芦管”即吹奏芦苇管乐器,是一种乐器名。“睡来”即睡觉的时候;“芦管”指用芦苇做成的箫之类的乐器。“睡来吹芦管”,即指睡醒后吹奏芦苇管乐器的情景。

第十二句“饥则饭乾蘒”,写出了饥饿时吃干草的情况。“饭乾蘒”即吃干草;“乾蘒”即干草;“饥则饭乾蘒”即指当肚子饿了就吃干草。“饥则饭乾蘒”,即写出了饿极了就吃干草的情况。

第十三句“老牯道傍喘”,写出了老猪在路上喘息的情况。“老牯”即指公猪,“道傍”指路旁;“喘”即呼吸急促的意思;“老牯道傍喘”即写出了老猪在路上喘息、呼吸困难的情况。

第十四句“主人见且忧”,写出了主人见到后忧虑的情景。“主人”即指农家的主人或主人家的人;“见”“忧”同义连用,表示见到之后产生了忧愁的心情;“主人见且忧”即指农家主人看到后感到忧虑不安的情景。“主人见且忧”写出了农家主人看到后产生了忧愁之情。

第十五句“此是丞相责,莫漫棰苍头”,写出了不要随便斥责家中的仆人的情况。“此是丞相责”即写出了这是丞相所要责备的事情;“丞相责”,指丞相要责备某人或某人所做之事;“莫漫棰苍头”即不要随便斥责家里的仆人;“谩”通“漫”,随意的意思;“棰”,即打的意思;“苍头”是古代对仆人的美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不要随便责罚家里的仆人,因为那是丞相所要责备的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体会到了渔父的辛酸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