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渡河来,止舍河堤下。衰柳当其门,荒荠生在瓦。
中有少妇能具餐,旧襦掩骭馀双鸳。剉草饲我枥上马,牵藤挂我腰下鞬。
客舍金钱真自惜,那堪一粲垆头言。
【注释】
杖:手杖;渡河来、止舍河堤下:渡过黄河来到客舍,住到河堤旁。
衰柳:枯萎的柳树。当其门:长着柳树的门。
荒荠(jī)生在瓦:长满野草的屋瓦。
中有:其中有。少妇:年轻女子。具餐,准备饮食。旧襦(rú):旧衣服。掩骭(yì qiè)馀双鸳:用旧衣遮住膝部剩有双鸳的绣花。剉草饲(cù cǎo xí):把草磨碎喂马。枥上马:喂着马。牵藤挂我腰下鞬(jiān):系着绳索挂在腰下,指射猎时用的弓和箭袋。鞬(jiān),古时打猎时用的皮囊盛箭矢或装弓的地方。
客舍:旅店。金钱:钱财。自惜:爱惜。那堪:哪堪,怎能忍心。一粲(càn):笑一笑。言:说话。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旅人在旅途中遇到一位少妇的奇遇。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交待旅人的行程及所居之地——渡口边河堤上的客舍。颔联描写客舍的环境,以“衰柳”、“荒荠”为陪衬,渲染了荒凉冷落的气氛。颈联则通过一系列动作刻画少妇的形象。她不仅准备了丰盛的饮食,供旅人享用,而且还细心照顾他的马匹,给他拴上了绳索和弓袋,使这位远行客人感到十分感动。此诗表现了少妇热情好客的美德。尾联写少妇与旅人的对话,突出其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全诗语言朴素通俗,叙事生动流畅,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民歌的特色。
这是一首反映农村妇女生活的民歌。
开头两句写诗人来到河边的旅店。”杖策渡河来”说明他刚从外地回来,而”止舍河堤下”又表明他刚到达这个旅馆。这两句交代了诗人这次旅行的目的地。
接着诗人便进入主题,描绘了旅馆主人及其家人的生活状况。
“衰柳当其门,荒荠生在瓦”,是说旅店门前有棵衰败的老柳树,屋瓦上长满了荒草。这些景物的描写既烘托出旅店的荒凉,也暗示了这个旅店主人的贫苦。
第三句”中有少妇能具餐,旧襦掩骭余双鸳”写旅店主人的妻子为诗人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具餐”,即备饭。”旧襦(rú)掩骭余双鸳”是说他妻子穿着旧衣服,把剩下的一双绣有鸳鸯的裙子遮在膝下,为他准备饭菜。
第四句”剉草饲我枥上马,牵藤挂我腰下鞬(jiān)“写旅店主人的妻子还为客人喂养马匹,并把绳索系在他的腰上。
“客舍金钱真自惜,那堪一粲垆头言”,诗人在感慨之余,突然对旅店的主人发话:”你对待客人真是太好了!可我不能白吃你的饭呀。请你给我一点钱吧!”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结构严谨,情节连贯,语言质朴自然,充分体现了民间文学艺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