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凉秋动城阙,朔方候雁催群发。
防秋羽骑夜授衣,破贼将军朝秉钺。
无能辇下请长缨,投笔书生志未成。
黑貂久作长安客,青苑谁深故苑情。
玉堂学士伊周侣,退朝为我设鸡黍。
相对惟多桑梓言,不作金华殿中语。
幸睹熙朝日月新,欣逢河岳又生申。
扫门岂是通私谒,推毂偏能问故人。
惭余射不能穿扎,束发空教慕奇节。
归卧南山一十春,马无羁勒车无辖。
我辈何须尺寸功,但令公等致时雍。
愿言王者称无外,肃慎呼韩作附庸。
【注释】
申太史:指申公,汉代人。招饮:邀请。邸第:官邸。席上:酒宴上。漫呈:随意吟成。防秋:边防防守秋天的战事。羽骑:骑兵。授衣:给士兵换衣服。破贼将军:讨伐叛军的将帅。朝秉钺:早上拿着权杖。无能:没有能力。辇下:京城里。长缨:长绳。投笔书生:放下笔来从军打仗的人。志未成:志愿未实现。黑貂:黑色貂皮。长安客:长安城中的异乡人。青苑:皇家园林。玉堂学士:翰林学士。伊周:周公旦、周武王的老师管仲。伊尹、吕尚,都是古代著名宰相。退朝:退朝之后。鸡黍:用黄米饭和鸡肉招待客人。桑梓:指故乡。金华殿中语:在朝廷上的议论。幸睹:有幸看见。熙朝:太平盛世的朝廷。河岳:国家。通私谒:私下来访。推毂:举荐。偏能问故人:特别能够向老朋友请教。惭余射不能穿扎:惭愧我没有射箭的本领。束发:束发为髻。慕奇节:羡慕高尚的气节。归卧南山一十春:回京后隐居南山,度过十年的时光。马无羁勒车无辖:骑马不用缰绳,驾车不用马嚼子。我辈:我们这些人。何须:不需要。尺寸功:一点点的成绩。致时雍:使天下大治。王者:帝王。称无外:自称不受外界侵扰。肃慎:古族名,又称挹娄,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一带。呼韩:朝鲜国的国名,也称作秽貊,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支。作附庸:作为附属国。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当时作者正在任太常博士,与同僚申公一起被召还朝廷,在京师任职期间,诗人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政治状况的作品,这首《奉陪申少卿见招追凉》即其中之一。《奉陪申少卿见招追凉》是一首七律,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起兴,后四句抒发感慨,中间四联又各自分为两联,每对之间以“但”字领起,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开头两句点题,写申少卿的招饮之盛。“城阙”即京城长安,“朔方”,北方边地,这里泛指边境地区。这一句写天气已凉,申少卿在府第设宴,招待宾客,可见申少卿与诗人关系亲密。
第三、四两句写边塞军事。“防秋”是唐代边防的一种制度,每年秋季由边将率兵防备胡寇的侵扰,“夜授衣”则指夜间给士兵换洗御寒的衣服,这是战时的紧急措施。“破贼将军”指讨伐叛逆的将领,“朝秉钺”则是形容他们早晨就执掌着军权,指挥战争。“无能”两句写那些在京城中求取功名的人,他们虽然也有才能,但却只能空怀壮志,而没有实际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像那些长安城的异乡人一样,长期滞留在京城之中不得返乡。
接着两句转入自己的处境。“黑貂”两句是说自己在京城中过着闲散的生活,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要做。“青苑”是指皇家的园林,“谁深故苑情”是说那些在皇家园林中生活的人,已经习惯了那里的生活,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已经淡化了。这里的“故苑情”实际上就是指的自己的思乡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写自己在京城中的所见所闻。“玉堂”指的是翰林院,是皇帝的办公厅,也是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退朝”则是指官员们退朝后的情景。“相对惟多桑梓言”意思是说,在翰林院中,大家只是讨论一些关于乡土的事情而已,而没有其他的话题了。“不作金华殿中语”则是指那些在朝廷上谈论事情的人,他们总是喜欢发表一些高深莫测的言论,而不愿意过多地谈论一些琐碎的事物。
最后两句则是写自己在京城中的生活态度。“幸睹”两句则是说,有幸看到朝廷的气象是那么清明,国家的政治是那么安定,而我也感到十分欣慰。“扫门”两句则是说自己并不想通过私事来谋求什么好处,而是希望能够帮助那些有才能的人得到提拔的机会,而对于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则不予过问。“惭余射不能穿扎”则是说自己惭愧自己没有射箭的本领,而无法为国家出力。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在京城中生活的描写,以及对于朝廷现状的感叹,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政治的好坏并不是取决于个人的才能和地位,而是取决于国家的治理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他主张应该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施展的机会,而对于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则不予过问。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也得到了后世许多人的认同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