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江南夏已临,枝头颗颗尽垂金。
几回飞鸟偏惊弹,曾止当时渴士心。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教材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正确的解读。本题中“江北江南夏已临,枝头颗颗尽垂金”的意思是:夏天来临,黄梅成熟了,枝头挂满了黄色的果实;“几回飞鸟偏惊弹,曾止当时渴士心”的意思是:几只鸟儿飞过,被射中,那些渴于仕进的士子也受到了触动。据此分析即可。“江北江南夏已临”句注释:江北和江南都已经是夏季了,这是说时间上已经过了春夏之交。“颗颗尽垂金”句注释:树上黄梅成熟了,挂满枝头,黄灿灿一片。“几回飞鸟偏惊弹”,句注释:几次有飞鸟经过这里都被弓箭射中了(说明这里环境险恶)。“曾止当时渴士心”句注释:曾经使那些渴于仕进的人的心为之震动。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黄梅时节的景象。“江北江南夏已临”一句总写,交代时间和地点。“枝头颗颗尽垂金”,描写黄梅的成熟。诗人抓住黄梅成熟的特征,以“枝头颗颗尽垂金”为线索来展开对景物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江南黄梅盛开的美景。“几回飞鸟偏惊弹”一句,从侧面烘托了黄梅季节的宁静。“曾止当时渴士心”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宁静景象的感慨之情。
【答案】
译文:
江北江南的夏天已经来临,树上黄梅成熟了挂满枝头金黄耀眼。
几次有飞鸟经过这里都被弓箭射中了,曾经使那些渴于仕进的人的心为之震动。
赏析:
诗的前三句,先点出了时令,然后写景。第一句“江北江南夏已临”,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第二句“枝头颗颗尽垂金”,以黄梅成熟的特点为线索,描写了江南黄梅季节的景象。第三句,“几回飞鸟偏惊弹”,用飞鸟被射中的事例,从侧面烘托了黄梅季节的宁静。
由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对黄梅时期宁静景象的感慨之情。最后两句“曾止当时渴士心”,写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