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幽亭秋气清,神光南面喜新晴。
芙蓉冷处自颜色,蟋蟀静中闲语声。
翠盖潇疏金错落,寒泉溜亮玉琮琤。
无言岁岁黄花约,笑把茱萸酒漫倾。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时,先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分析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语言特点等,最后进行总结。“翠盖”是芙蓉的别称,“寒泉”即“玉涧”,这里指泉水,“金错落”形容芙蓉花瓣上的露珠像金色的宝石一样。诗人在秋天独坐亭子中,看到芙蓉花的颜色,听到蟋蟀的鸣叫,感受到秋夜的寒冷,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深秋时节独自坐在幽静的亭中,欣赏着眼前美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答案】
译文:我独自一人独坐于幽静的亭子里,秋气袭人清冷宜人。南面眺望,喜见秋日晴空万里,万物皆被秋光所照耀。那冷艳的荷花自有一种颜色美,而蟋蟀的鸣声也显得格外的闲适宁静。那荷叶上晶莹的露珠像镶嵌着金片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泉水清澈明亮,如同碧玉一般透亮,清脆悦耳的声响不绝于耳。年复一年,我们都要约定来年秋天赏菊饮酒。赏析: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因参加永王璘幕府而被捕下狱。此诗通过写自己独坐幽亭中所见所感,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以及他对自己政治命运的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