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却苍苔坐满矶,青山绿水送清奇。
且同白酒盈樽饮,莫惹红尘两目迷。
笑舞婆娑歌洞口,酌归酩酊过湖西。
夕阳牧笛声嘹亮,惊起寒鸦古木啼。

【诗句释义】

甲寅年八月,作者约友人一同前往大田胡同登钓台。作者在钓台上,扫去苍苔,满坐矶头。眼前青山绿水相送,清奇之景令人心醉。与友人同酌美酒,畅饮而不觉红尘纷扰让人迷失双眼。

【译文】

甲寅年八月,作者邀友共游大田胡同,登上钓鱼台。他扫去苍苔,满坐矶上,面对青山绿水,感受着这清奇的美景。与友人同酌美酒,欢声笑语中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忘却了世间繁华。

【赏析】

首句“甲寅年八”交代了时间,“作者邀友共游”,引出了下文的内容。接着,“扫却苍苔坐满矶”,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画面,满座的钓台,扫去的苍苔,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人坐在满坐矶头上,面对着青山绿水,感受到了这清奇的美景。

二、三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且同白酒盈樽饮,莫惹红尘两目迷。”诗人与友人同酌美酒,欢声笑语中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忘却了世间繁华。这里的“莫惹红尘两目迷”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向往。

四、五句,写饮酒后的情境。“笑舞婆娑歌洞口”,诗人与友人在洞口欢歌笑舞,尽情享受这份快乐。这里的“笑舞婆娑”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

六句,写饮酒后的归途。“酌归酩酊过湖西”,随着酒精的作用,诗人醉步过湖西。这里的“酩酊”形容诗人醉态可掬,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醉态。

七句,写饮酒后的黄昏景色。“夕阳牧笛声嘹亮,古木啼鸦惊起寒”。夕阳下的牧笛声嘹亮入耳,而古木上的寒鸦也引起了诗人的注意。这里的“古木啼鸦”增添了一份幽静和神秘,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饮酒后的情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其中,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精神。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