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开辟此灵岩,垂露空中石掌纤。
山霁云烟千丈带,峰西苔藓一堆蓝。
月明洞口钟停杵,风卷桃花浪起潭。
太乙一中天造化,一能生二二生三。

诗句释义:

乾坤开辟此灵岩,垂露空中石掌纤。

山霁云烟千丈带,峰西苔藓一堆蓝。

月明洞口钟停杵,风卷桃花浪起潭。

太乙一中天造化,一能生二二生三。

译文:
在乾坤开辟的灵岩下,我漫步于空中的石掌之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当山雨初霁,云雾缭绕,天空中的云烟仿佛被一条细带缠绕,显得分外壮观。山峰之西,一片绿色的苔藓覆盖着地面,犹如一块蓝色的地毯。月光洒落洞口,使得钟声也为之停滞,仿佛时间都为这一刻静止。微风吹过,桃花随风起舞,波浪翻滚,将整个潭水拍打得汹涌澎湃。在这宏伟而神秘的太乙岩前,我感受到了自然的无穷力量和生生不息的奥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游历霍山太乙岩时所见美景与内心感受的诗篇。诗人通过对天地、山川、云烟、岩石、苔藓、月光及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宏大而细腻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通过观察和体验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宇宙和自然力量的感悟和敬畏之情。

首句“乾坤开辟此灵岩”,便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霍山太乙岩的独特地位。这里,“乾坤”不仅指代宇宙,也象征着天地间的广阔和深邃,“开辟”则传达了大自然的原始力量和无限可能。诗人站在这片灵岩前,感受到了自己与宇宙的紧密联系,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触动和升华。

第二句“垂露空中石掌纤”,进一步描绘了岩石的形态和质感。这里的“垂露”形象地描述了雨后空气中凝结的水滴,如同从岩石上滴落的泪珠;“石掌纤”则形容岩石的纹理细腻而有力,如同手掌般坚硬而又充满生机。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切赞美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三句“山霁云烟千丈带,峰西苔藓一堆蓝”,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山霁”意味着雨后的晴朗天气,使得天空变得更加清澈明亮;“云烟千丈带”则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大地被一层轻纱所笼罩;“峰西苔藓一堆蓝”则具体描绘了山峰之西的一片绿色苔藓,它们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深沉的蓝色,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这些景象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五句“月明洞口钟停杵”,则通过夜晚的场景来展现自然的静谧和祥和。月光洒落在洞口,使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明亮而清晰;钟声在寂静的夜晚中回荡,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和传说。这种静谧的环境使人们更加专注于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太乙一中天造化,一能生二二生三”,则是对自然法则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揭示。这里的“太乙”指的是宇宙中的太极,象征着万物的起源和归宿;“中天造化”则意味着在宇宙中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一能生二二生三”则是对自然法则的形象化描述,强调了万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霍山太乙岩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揭示了自然法则和宇宙真理的内涵。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体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