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崔嵬千仞峰,大鹏直上九霄冲。
苏湖教铎规模别,沂水春风乐事同。
天地经常凭作主,栋梁榱桷看收功。
名园万紫千红境,携我同观锦绣丛。
【注】崔嵬:高耸。苏湖教铎:苏轼的讲学场所,后称“苏湖”。
振衣:抖落身上的尘土。崔嵬:高大而陡峻。
大鹏:传说中的鸟,传说中能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直冲云霄。九霄:天空最高处。
苏湖:苏轼曾讲学的场所,位于今浙江湖州市。教铎:教学和启蒙。
栋梁:比喻国家的重要支柱。榱桷:房梁上的斗拱,这里指建筑的装饰物。
名园:美丽的花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在游览名园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朋友友情的赞美。
首句“振衣崔嵬千仞峰”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峰画面,使人仿佛能看到诗人站在山巅,迎风展翅,向着天空挑战的形象。
第二句“大鹏直上九霄冲”进一步展现了山峰的高耸入云,如同大鹏鸟一般直冲九霄,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第三句“苏湖教铎规模别”,则点明了诗人游览的地点,即苏轼曾经教书的地方,表达了对古人教育精神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沂水春风乐事同”,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致,春风拂面,万物复苏,让人心生欢喜。
第五句“天地经常凭作主”,则是对自然规律的赞美,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有其规律可循,人们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第六句“栋梁榱桷看收功”,则是对建筑工艺的赞美,认为建筑的精美在于其结构的巧妙,就如同人的智慧一样,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达到完美。
最后一句“名园万紫千红境,携我同观锦绣丛”,则是表达出对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