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又转甲辰春,天地宁甘是旧人。
草木有情迎淑气,江山无约遇嘉宾。
一帆风月资行舫,万里桃源喜问津。
谩向沧浪咨游乐,如流春酒令催频。

【注释】:

  1. 甲辰元日:即正月初一。竹斋、濂川:作者的朋友。饮:饮酒。馀干县苦竹港:地名。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南,长江北岸。苦竹,又名“苦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纤维可造纸。
  2. 早自:早晨出发去。瑞洪:地名。在江西瑞州(治所在今高安)。
  3. 年华又转:又一年过去了。转:更替。
  4. 草木有情迎淑气:指自然界万物都以迎接春天的到来而欢欣鼓舞。淑,美好。迎,接待。淑气,即和暖的春气。
  5. 江山无约遇嘉宾:指大自然的山河没有预定好与人的相遇,却意外地遇到了贵客。无约,没有预先的约定。嘉宾,尊贵的客人。
  6. 风月资行舫:风和月明是顺风扬帆的动力。风月,这里指春风秋月。资,资助,助长。行舫,航行在大江中的船只。
  7. 万里桃源喜问津:意思是说,我像桃花源中人一样,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高兴得询问渡船停泊的地方。桃源,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津,渡口、码头。
  8. 沧浪咨游乐:沧浪,大波浪,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咨,通“咨嗟”,叹息。乐,欢乐。这里是说面对变幻莫测的人生,感叹人生短暂,欢乐难久。
  9. 如流春酒令催频:形容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过,令人应接不暇。如流春酒,指流逝的时间。催频,催促着频繁发生。
    【赏析】:
    《壬子元旦》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点题并交代了时令及地点、时间;颔联写自然界的万物对春天充满期待;颈联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上的惬意心情;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逝、时光易过的感慨。全诗语言平白自然,意境开阔清新,格调爽朗飘逸,充分体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个性特点。
    开头两句“年华又转甲辰春,天地宁甘是旧人。”诗人首先点出了时间已经过了一个甲子,即六十个春秋。接着诗人以天地作比,说世间万物都是新陈交替,循环往复的,没有什么能够永远保持不变的东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接下来两句“草木有情迎淑气,江山无约遇嘉宾。”则写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以草木之情来比拟自己,说自己也像草木一样,迎接春天的气息,渴望着新的开始。同时他也认为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没有预定的规矩,它们总是随意地迎接着每一个到来的客人,包括自己这样的过客。这里的“草木”和“江山”分别代指人世和自然,诗人用这两个意象把人与自然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美好向往。
    然后诗人写到自己在舟中所见到的美景:“一帆风月资行舫,万里桃源喜问津。”“一帆风月资行舫”指的是他乘坐的船帆上挂着明亮的月亮,使得船行驶在水面上风光明丽,如同在天上行走一般。这句诗既写出了船帆的美丽景象,也写出了诗人乘船旅行时的愉悦心情。而“万里桃源喜问津”则是说诗人想象着自己就像桃花源中的人们一样,生活在一个远离尘世纷扰的理想世界。他欣喜地询问自己的船停靠在哪里,好像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归宿。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表现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最后两句“谩向沧浪咨游乐,如流春酒令催频。”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他觉得自己就像是在沧海中游玩的鱼儿,时而快乐时而悲伤。而岁月就像不断流淌的春酒一般,让他应接不暇、心有余悸。这里的“沧浪”既是大海的意思,也是比喻人生的波涛汹涌,而“如流春酒”则比喻的是时间像春酒一样不停地流走,让人应接不暇。这句诗既表现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