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园想见古人情,采菊看松趣日成。
遗世自禁彭泽醉,为官刚悟马曹名。
仙溪九曲遥穿径,奴橘千头晚傍城。
欲命巾车来入社,豫从诗卷订前盟。
【注释】
建溪:在江西省南城县,建溪河从境内流过。陶园:即陶渊明的园地,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字元亮,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人。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陶园:指陶渊明的园林。彭泽:县名,治所在今湖南彭泽县。马曹:汉马援曾为交趾(今越南北部)太守,有“马援为政,百姓和乐”之说,后人称好官曰马曹。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当时作者已四十二岁。他以诗人的身份出任建昌军(治所在今江西南城)通判,兼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建昌与建溪相邻,陶渊明的园子就座落在此地。作者在赴任途中经过建溪时,写下了这首《建溪杨太仆陶园》。
“陶园想见古人情,采菊看松趣日成。”首句写陶渊明的园圃,次句写园中之景,三句写自己游园之情。
首联写陶渊明的园圃。陶园,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居所。《世说新语》载王戎尝谓“我辟恶山中,有何为?”王导曰:“公山中有一穴,可以避世。”(《汰侈篇》)这则故事说明,陶源明的隐居生活是在大自然之中,与世隔绝的。陶渊明的园圃,就是他的隐居之所。“遗世自禁彭泽醉”,表明陶渊明不慕荣利,甘心退隐。他辞官归隐后,过着躬耕自食的生活,饮酒赋诗,怡然自得,这就是陶渊明的人格魅力。
第二联写园中之景。陶渊明喜欢菊花、松树,经常在园中观赏它们。菊花傲霜凌寒,松树苍翠挺拔,都是诗人所喜爱的。“采菊”二句的意思是说,他在园中欣赏着菊花和松树,兴致盎然,不知不觉中一天过去了。
第三联是全诗的警策,它表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的情怀。“遗世”二句,意思是说,陶渊明虽然身居官场,但他超脱世俗,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常常醉酒自娱。“为官刚悟马曹名”,是指陶渊明刚做官的时候,就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清官。“马曹”二字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援为交趾(郡治在今广西桂林市)太守,政绩卓然,人们说他像“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刚悟”二字,表明陶渊明刚当官时,就立下了要做一个清官的志向。
第四联写园中景色。“仙溪九曲遥穿径”,说的是陶渊明的园中有一条小溪,弯弯曲曲地穿过园地。“仙溪”二字,写出了溪水的清澈、幽深。“奴橘千头晚傍城”,意思是说园中种有柑橘树一千多棵,它们傍晚时分依傍着城墙生长。“奴橘”一词,指的是橘子,这里用来形容柑橘树之多。“奴”是古时对女子谦称的词。这里的“橘奴”指的就是柑橘树。
末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欲命巾车来入社”,意思是说,我打算乘坐轿子来到村社去,参加那里的聚会。“豫从诗卷订前盟”,意思是说,我打算预先订下明年春天再会的约期。“巾车”,是一种专供官员乘骑的车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