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区宅,寄在匡庐山。
香炉起户外,瀑布落檐间。
梅老花空发,草芳人未还。
恰有藤萝月,夜夜照松关。
我有一区宅,寄在匡庐山。
香炉起户外,瀑布落檐间。
梅老花空发,草芳人未还。
恰有藤萝月,夜夜照松关。
注释:
- 我有一区宅:我有一处住宅。区,这里用作量词,表示一定的范围或区域。
- 寄在匡庐山:我的住宅位于匡庐山。这里指的是作者的住所所在地,匡庐山可能是一个地名,与作者有关。
- 香炉起户外:香气从户外的香炉中飘出。香炉是一种古代的焚香器具,通常放置在室外,用以散发香气。
- 瀑布落檐间:瀑布从屋檐落下。这里指的是屋檐下有一个瀑布,水流从高处跌落,形成壮观的景象。
- 梅老花空发:梅花已经凋谢,没有开花。梅老指的是梅花,花空发意味着梅花不再盛开,可能是因为季节已过或缺乏水分等原因。
- 草芳人未还:草地依然郁郁葱葱,但没有人归来。草芳可能是指草地茂盛,人未还则暗示着有人在外地,还没有回来。
- 恰有藤萝月,夜夜照松关:恰好这时月光照亮了藤萝树,夜晚又照亮了松门。这里的“恰有”表示恰好遇到,“藤萝月”指的是月光照射下的藤萝树,而“夜夜照松关”则意味着夜晚的月光总是照亮着松门。
赏析:
这首古诗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匡庐山上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匡庐山上的美丽景色展现得栩栩如生。首句“我有一区宅,寄在匡庐山”点明了诗人的居所,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接下来,诗人用香炉、瀑布和草木三个细节,巧妙地将匡庐山的自然风光展现在读者面前。香炉外飘香、瀑布从屋檐下流下、草木依旧绿油油地生长,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的心情似乎发生了变化。“梅老花空发,草芳人未还。”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梅花已经凋零,花儿不再盛开,草儿虽然依然翠绿,但人们却未能归来。这两句诗透露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一句“恰有藤萝月,夜夜照松关。”则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藤萝树枝条繁茂,月光正好洒在它们身上,使得松门在夜色中显得更加明亮。这一景致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描绘这样的夜景,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也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匡庐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