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习静谢氛埃,甲第遥从天上开。
流水自然成涧壑,闲云终日护楼台。
珠帘度鹤窥金篆,璧月穿花送玉杯。
鞭石不劳蓬岛去,吹箫时引风凰来。
诗词原文:
山人习静谢氛埃,甲第遥从天上开。流水自然成涧壑,闲云终日护楼台。
注释解释:
- 山人习静谢氛埃:这里的“山人”指的是隐居山林的人,他们远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而“习静”则表明他们经常进行静坐修炼,以寻求心灵的平和。此处表达的是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一种超然态度,即他宁愿远离喧嚣,保持自己的清净。
- 甲第遥从天上开:在古代汉语中,“甲第”通常指代富贵人家的宅院或官邸,这里用来形容建筑的宏伟和高贵。诗人将这样的建筑比喻为“天上开”,意味着它的规模之大,仿佛与天上的宫殿相媲美。这不仅描绘了建筑的壮观,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地位的赞赏。
- 流水自然成涧壑: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友人的生活状态。流水经过山石时,因地形变化形成了沟壑,这象征着人生路途中的曲折与变迁。同时,水流的不断流动也暗示了生活的连续性和生命的活力。
- 闲云终日护楼台:这里的“闲云”指的是天空中自由飘荡的云朵,它们没有固定的目的地,随风而行。诗人用“终日”来强调云的持久性,以及它对楼台的守护。云的存在不仅给山间增添了一份生动,还象征着友人的保护和支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赞美之情的寄赠之作。诗人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感的寄托。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切和祝福。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