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舟经二水宽,储潭稽首祝平安。
迢迢客路三千里,曲曲江流十八滩。
老矣无才堪用世,徒然有疏力辞官。
此行端为趋君命,名利茫茫总不干。

【注释】

初伏:指农历六月中旬,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储潭稽首(qī zǐ):指在江边祭祀祈祷平安。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老矣:年老。无才堪用世:没有才能可以为国家效力。

徒然有疏力辞官: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而辞官。

趋君命:为君主效劳。名利茫茫总不干:名利之事,总是不能摆脱。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六月。苏轼当时任徐州太守,赴任途中行至黄牛岭,遇大雨,舟不得发,遂作此诗以记其事。全篇四十六字,分四句写来,结构紧凑、层次清晰,语言简练、意境高远,充分体现了苏轼雄浑豪迈的诗风。

首联“初伏舟经二水宽,储潭稽首祝平安。”是说:六月里天气炎热正盛,正是人们出行的大好时节。船过二水(今江苏沛县境内的黄河与京杭运河),我到河边祭祀祈祷平安。这里写的“初伏”是指农历六月中旬,此时正值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

颔联“迢迢客路三千里,曲曲江流十八滩。”“迢迢”是说路途遥远。“客路”即旅途。“三千里”言行程之长远。“曲曲江流”指曲折的江流。“十八滩”则指长江十八个险滩。这里写诗人经过漫长的旅途来到黄牛山脚下,看到蜿蜒曲折的江流和沿途众多的险滩。

颈联“老矣无才堪用世,徒然有疏力辞官。”“老矣”表示年老。“无才堪用世”指年老没有才能可为国家效力。“疏力辞官”,指辞官归隐。这两句是说:年纪老了没有才能为国家效力,只能白白地浪费精力而辞官归隐了。这是对自己的处境的无奈和不满,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消极态度。

尾联“此行端为趋君命,名利茫茫总不干。”“此行”指此次出使。“端为趋君命”意为此行是为了侍奉君王的命令。“名利茫茫总不干”意思是名利之事,总是不能摆脱。这里的“名利”指的是仕途中的功名利禄,而“茫茫”则表示无边无际,无法摆脱。这两句是说:这次出使朝廷是为了侍奉君王的命令,但名利之事,总是无法摆脱。这里的“名利”指的是仕途中的功名利禄,而“茫茫”则表示无边无际,无法摆脱。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失落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豪放不羁的个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