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徼尽还回纥马,甲光犹射受降城。
黄沙大碛春应遍,瀚海阴山月自明。
马革功名垂宇宙,麒麟图像任丹青。
北天夜夜光摇动,知是明侯大将星。

【译文】

边塞的疆域,尽数归还了回鹘马,甲胄的光芒射穿了受降城。

春天的沙漠大漠,春意盎然,瀚海阴山,月色如银。

马革裹尸,功名传于宇宙之间,麒麟的图象,任凭丹青妙手来画。

北疆的天空,夜夜闪烁着明侯大将的光辉,知是英明之侯、大将之星。

【注释】

  1. 挽镇北杨侯:指代诗中杨侯的事迹。
  2. 边徼尽还:边防边疆,全部归还。
  3. 受降城:古代边关重镇,位于今山西大同附近。
  4. 黄沙大碛:即沙漠地带。
  5. 瀚海阴山:即北方的大漠和山。
  6. 马革:指战马的皮革。这里比喻英勇牺牲。
  7. 麒麟:传说中一种神兽。这里借指杨侯的丰功伟绩。
  8. 丹青:绘画用的颜料,此处用来形容绘画艺术。
  9. 光摇动:比喻杨侯的功绩如同星辰一般,永远闪耀。
  10. 知:了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杨侯在边境的英勇表现和辉煌成就,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首二句描绘了杨侯归来后,他的战马在边境驰骋,其甲胄之光映照在受降城的景象。这不仅展现了杨侯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他的英勇无畏。

接下来四句,诗人以广阔的视野描绘了整个边疆的春日景象:沙漠中的黄沙被春意填满,瀚海与阴山的月色依旧明亮清晰。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杨侯功绩的赞美——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也在治理边疆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使得边疆地区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最后两句则将杨侯比作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名字和功绩将流传千古。这里的“明侯”指的是杨侯,而“大将星”则是对他军事才能和领导力的象征。这既是对杨侯个人的赞誉,也是对他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认可。

这首诗通过对杨侯的赞颂,展示了他在边疆战争中的英勇和在国家治理上的卓越才能。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对于英雄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