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堤防天地截,君臣名分日星明。
眼看东日沈溟海,首戴南冠赴虏庭。
奔走黍离何处所,从容柴市若平生。
指南手把当时录,读罢西风双泪横。

卞彪磔舌真应见,南海奔波意却深。

死节保孤程杵任,青天白日陆张心。

大忠祠三首陆丞相,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张诩的作品,以纪念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堂弟陆秀夫。陆秀夫在宋末元初抗元斗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忠诚的象征。本诗通过陆秀夫的历史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

“卞彪磔舌真应见,南海奔波意却深。”这两句描述了陆秀夫不畏艰难、坚持抵抗的情景。卞彪是陆秀夫的字,磔舌意味着用舌咬自己的舌头,形容极度的痛楚和决心。这句诗描绘出陆秀夫面对强敌时的坚忍不拔和深沉的情感。陆秀夫在南宋灭亡后,选择在崖山自尽,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

“死节保孤程杵任,青天白日陆张心。”这两句赞扬了陆秀夫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幼子的行为。程杵任指的是程登的儿子,陆秀夫在危难时刻抚养幼子,体现了父亲的责任感和慈爱之心。陆秀夫的忠诚和勇气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三,“攘夷尊夏义昭然,岂但馀生为主捐。”这两句强调了陆秀夫的民族大义。攘夷尊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念,意思是抵御外侮,尊崇华夏。陆秀夫在抗元战争中,不仅为了宋朝的江山社稷,更是为了中华文明的传承。这里的“余生为主捐”,意味着陆秀夫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国家和民族奉献。

“朝衣湿尽孤臣泪,讲幄时陈大学篇。”这两句反映了陆秀夫在艰苦岁月中的坚守与教诲。朝衣湿尽,形容陆秀夫在战乱中日夜操劳,直至汗水浸湿了衣裳。他不仅自己坚守岗位,还时常在讲学之地向人们传授知识,传播忠义之教。这些诗句共同勾勒出了陆秀夫的形象:一位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人物。

《大忠祠三首·其二·文丞相》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通过对陆秀夫生平事迹的描绘,展示了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