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初出扶胥口,长风为扫黄木湾。
试问渔翁钓南海,何如孔子登东山。
已有佳山藏白首,岂无大药驻红颜。
亭前撞著纯阳子,指点蓬莱水月间。
《浴日亭》
赤日初出扶胥口,长风为扫黄木湾。试问渔翁钓南海,何如孔子登东山。已有佳山藏白首,岂无大药驻红颜。亭前撞著纯阳子,指点蓬莱水月间。
注释:赤日:太阳。扶胥口:地名,位于今江苏太仓县南。黄木湾:地名,在今江苏南通市北。试问:询问。渔翁:打鱼的人。南海、东山:均为地名,分别在今浙江上虞、绍兴一带。佳山、大药:都是道教用语,指仙人居住的山和长生不老之药。蓬莱:传说中的神山名。纯阳子:道教神仙名,即吕洞宾,字洞玄,号纯阳子。蓬莱水月间:指蓬莱仙境中的水面和明月。
赏析:这首七绝写于淳熙七年(1180),是作者游览浙江上虞时所作。
诗一开头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海滨风光图。“赤日初出扶胥口”,太阳刚从海边升起,把大海染成了一片火红色,十分壮观。“长风为扫黄木湾”,海上的大风把黄木湾吹得波涛汹涌。这两句写景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接着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了对渔翁与孔丘的对比。“试问渔翁钓南海”,诗人问渔翁为何要去南海钓鱼?因为那地方太远了。“何如孔子登东山”,孔子为什么要去东山呢?因为那是他隐居的地方。这两句话写出了渔翁与孔子不同的生活选择,也暗示了他们的不同命运。
“已有佳山藏白首,岂无大药驻红颜”两句更是妙笔生花。诗人用“已有”和“岂无”这两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追求。他认为,即使没有仙山可以隐居,也没有长生不老的药可以使容颜永驻。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纯阳子的赞赏之情。“亭前撞著纯阳子,指点蓬莱水月间”,诗人说自己在浴日亭前遇到了一位名叫纯阳子的道人,他指着蓬莱仙境中的水面和明月,告诉诗人那里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地方。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又展现了他追求真理和理想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