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颜之后又朱程,万古斯文此日星。
麟笔几人传不错,较成蝌蚪未亡经。

【解析】

“笔授轩”是诗题,意思是说孔子、颜回的学说后来由朱熹继承并传授。“孔颜之后又朱程”,这是说孔子、颜回的学说经过朱熹的传播,又成为宋明理学的主流。“万古斯文此日星”,“斯文”指儒家经典。“万古”指时间久远。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颜回的学说经过了朱熹的传播,成为宋明理学的主流,流传的时间非常久远。

“麟笔几人传不错”,“麟笔”指孔子的笔法,相传为麒麟所作。“几人传”即有多少人能够正确理解其意呢?“不错”,即正确。这两句的意思是:孔子的笔法有多少人能正确地理解它的意思呢?

“较成蝌蚪未亡经”,“比较”是说孔子的学说与《周易》相比。“成”指形成。《周易》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故称“六爻”。《周易》以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两两组合,相重为六,故称“六爻”。《周易》中每一卦都有卦辞和爻辞。“未亡经”,指《周易》。这两句的意思是:将孔子的学说与《周易》相比,两者都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孔子的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孔子学说的崇敬之情。全诗分为四节,每节四句。第一节写孔子、颜回的学说经过朱熹的传播,成为宋明理学的主流;第二、三节分别写孔子学说的正确性以及与《周易》的关系;第四节点明主旨,赞扬孔子学说的重要性。

首联“孔颜之后又朱程”,表明了本诗的主题思想,即孔子的学说在朱熹那里得到传播和发展,成为了宋明理学的主流。“孔颜”指的是孔子和颜回。孔子和颜回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后”字表示孔子的学说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朱”字表示朱熹,他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儒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程”字指程颐、程颢兄弟,他们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对儒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万古斯文此日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孔子学说的崇高敬意。“斯文”指的是儒家经典,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万古”表示时间长河中,而“此日星”则表示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芒。这一句表明了孔子学说的价值不仅在于古代,而且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颔联“麟笔几人传不错”,表明了诗人对于孔子学说传承的重视。“麟笔”在这里指的是孔子的笔法,相传为麒麟所作。传说麒麟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它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太平盛世的到来。因此,麒麟笔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文化象征。“几人传”表示有多少个人能够正确地理解其意呢?这一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孔子学说传承的困难程度的认识。

颈联“较成蝌蚪未亡经”,表明了诗人对于孔子学说与《周易》关系的探讨。“比成蝌蚪”表示孔子的学说与《周易》相比,两者都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未亡经”表示《周易》虽然已经失传,但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这一句表明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尾联“笔授轩”,表明了诗人对于未来传承孔子学说的决心。“笔授”表示传授知识的行为,而“轩”则代表一个高远的境界。这一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未来传承孔子学说的期望。他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孔子的学说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后世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本诗是一首颂扬孔子的文章,表达了诗人对于孔子学说的崇敬之情。全诗分为四节,每节四句。前两节描绘了孔子学说在宋代得到传播和发展的情景,强调了其历史价值;第三、四节探讨了孔子学说与《周易》的关系,强调了其学术地位;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传承孔子学说的决心。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