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夜孤峰顶,秋天阴复晴。
大江烟下灭,低月雨边明。
雁过声犹湿,云收意未平。
狂歌谁独和,渔笛隔洲鸣。
注释:
- 中秋乌石山:指在中秋节那天,登上乌石山观赏月亮。
- 良夜孤峰顶:在美好的夜晚,站在山峰之巅。
- 秋天阴复晴:形容秋天时而阴云密布,时而阳光明媚。
- 大江烟下灭:形容江面上烟雾缭绕,如同夜色一般。
- 低月雨边明:形容月亮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明亮。
- 雁过声犹湿:形容雁鸟掠过的声音依然清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 云收意未平:形容云雾散去后,心情仍然难以平静。
- 狂歌谁独和:形容一个人在大声歌唱时,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合唱。
- 渔笛隔洲鸣:形容远处渔夫吹奏的笛声悠扬,与自己相隔甚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中秋之夜乌石山风光的诗作。诗人通过对乌石山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中秋乌石山”,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诗人用“良夜孤峰顶”来表现自己在山顶上独自欣赏月亮的场景,展现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第二句“秋天阴复晴”,则通过描述秋天的多变天气,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既感受到了秋风的萧瑟,又看到了阳光的到来,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容词,将乌石山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他形容大江上的烟雾如同夜色一般,让江面变得朦胧;而低垂的月亮在雨幕中却显得格外明亮。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不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更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
最后两句“雁过声犹湿,云收意未平”,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他认为,雁鸟掠过的声音虽然已经消失,但那种感觉仍在心头挥之不去;而当云雾散去后,他的心情仍难以平息。这种独特的感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这首诗通过对乌石山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融入字里行间,使这首简单的诗篇成为了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