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扑始兴郡,尚遗文献风。
版图秦塞阁,韶奏舜台空。
二水城中启,千峰剑外雄。
壮观聊纪实,得句不求工。
【注释】
质扑:即质郡,今广东省郁南县。
始兴郡:郡治在今广东英德市。
尚遗文献风:指岭南文化仍保留着古代中原的文明风尚。
版图秦塞阁:指岭南的版图,是秦王朝的边关要塞。
韶奏舜台空:韶乐是上古时期的音乐,舜台为传说中的舜帝游乐的地方。这里用韶乐与舜台来比喻岭南文化,说它已经消失。
二水:指粤江和珠江。
城中启:指广州城。
剑外:四川剑门以南地区,指四川。
雄:壮丽。
得句:得到好的诗句,工:好。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诗人任广西行中书省参政时所作。
诗一开篇就写岭南文化的特色。质扑即始兴郡治,地处粤中,岭南文化在这里得以保存并发展。“尚遗文献风”,说明岭南人仍然保持着中原古国的文化传统。“版图秦塞阁”一句,则写出了岭南文化的独特地位,岭南虽属中国版图之内,却像秦王朝的边关要塞一样,有其独特的文化风貌。“韶奏舜台空”,这是对岭南文化的进一步描绘,韶乐是上古时期的音乐,舜台为传说中舜帝游乐之地,而如今,这些音乐已消失无踪,舜帝游乐之地也无人问津,这更突出了岭南文化的古老和独特。
作者从宏观上描述了岭南的地理环境。他写到:“二水城中启,千峰剑外雄”。其中“二水”是指广东的粤江和珠江,“千峰”指的是湖南的衡山、江西的庐山等名山,它们雄踞在岭南大地之上,构成了岭南独特的自然风光。
最后两句“壮观聊纪实,得句不求工”,则是对前文内容的小结和总结。诗人认为,岭南虽然壮丽无比,但也不必过分追求诗歌的形式美,只要能够表达出真实的思想感情即可。这就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