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烬重嘘可自由,伏波祠庙楚江秋。
英雄去就不早计,谁与勋名万古留。

【注释】

伏波庙:指西汉名将马援的祠庙。

炎烬重嘘可自由:意谓火灭之后,人世可以自由自在。

伏波祠:马援所建的纪念祠。

楚江:长江在湖北省西部一段,这里泛指南方水乡。

英雄去就不早计:语本《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少年时即有经世之志,但其父认为“儿少习儒,颇知为文”,劝他学而仕。马援则以“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表示不仕之意。这里借以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看得很开。

谁与勋名万古留:语出《史记.平津侯列传》载汉武帝问李延年:“吾欲画图于廊庙,令卿视之。”李延年推辞说:“此非臣所能图画也。臣每观上所射猎,若云‘盘石’,‘猛兽’之类,臣未尝不竦怖其所,而诚乐为之死,安用区区为寿陵邪?”武帝大笑。李延年说:“顾史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者也。”这里用来表示自己对功名利禄看得很重。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

首联“炎烬重嘘可自由,伏波祠庙楚江秋”,起笔就点出了“伏波庙”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伏波庙,即马援的祠庙,位于楚国故地的长江之畔,是一片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马援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名将,他的英勇事迹一直被传颂千古。如今,这片古老的土地已经沉寂了千年,只有秋风中的江水依然在诉说着往日的荣耀。这里的“炎烬重嘘”既指历史的尘埃再次飘落,又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而“可自由”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他渴望像马援一样,能够在战场上驰骋沙场,为国家效力;同时也希望在政治舞台上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这种对自由的渴望,不仅源于他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更源于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颔联“英雄去就不早计,谁与勋名万古留”,则转向了对英雄人物的思考。马援作为一位杰出的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英雄并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名利,而是有着更高尚的追求。他们愿意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在历史上有很多体现,如诸葛亮、岳飞等。他们都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为了民族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英雄精神,并将其传承下去。

颈联“炎烬重嘘可自由,伏波祠庙楚江秋”,则回到了开头的意境中。诗人再次描绘了伏波庙的景色,强调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自由感。这种自由感并非来自物质上的享受或权力地位的提升,而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一种宁静和满足。它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和力量。这种境界和力量让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更加坚定和勇敢。

尾联“英雄去就不早计,谁与勋名万古留”,则回归到了对英雄人物的思考。马援虽然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却依然激励着后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拥有权势和地位的人,而是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终生的人。他们的名字会被后人铭记和传颂,他们的贡献将被永远铭记。这种贡献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个人成就,更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这种精神品质和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