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自南归岁两徂,避喧时复问浮屠。
春深岩岫云常湿,病卧柴门客渐无。
笛里梅花虚倚听,愁中竹叶且酣呼。
怀人千里琪坛夜,梦断湖山片月孤。
【注释】
南归:指诗人被贬谪到岭南。两徂:两次经过。浮图:佛塔,这里指寺庙。
岩岫:山崖。柴门:用柴草编成的门,指贫居的住所。
竹叶:酒名。嵇康有《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中有“竹林”二字,后遂以“竹林”代称朋友之间。酣呼:《晋书》卷四十七《阮籍传》载:“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有时脱衣裸袒而游。”酣,尽情地喝酒。
琪坛:即瑶光台。瑶光台,传说是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既成,黄帝仰见天上有五色气,因名荆山为荆山,又以为山名。相传此台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
湖山:泛指江山。
【赏析】
诗作于作者任潮州刺史时,寄怀友人谢钟吉,抒发了作者被贬岭南时的抑郁心情。
首联点出题旨:自南归来,避喧复问浮屠。浮屠即佛寺,言自己虽在佛寺中求得一时安宁,但仍心系故土,不能安于现状。
颔联写自己身处僻静之处,却依然心系远方的友人。春深岩岫云湿,病卧柴门客渐无,写出了诗人孤寂、落寞之态。
颈联写自己在笛声中聆听梅花,在酒醉之后呼唤竹叶,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尾联写诗人在梦中怀念远方的朋友,梦醒后只能对着湖山一片月空长叹,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