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啸拂吴钩,南图惜壮游。
乾坤同逆旅,风雨忽穷秋。
牢落庄周剑,飘飖范蠡舟。
行藏吾敢必,天意信悠悠。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九月晦日感怀”是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注释作答。
长啸拂吴钩(“长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叹)——长叹一声,拂动吴地的宝剑;
南图惜壮游(“惜”是珍惜的意思)——向南计划着壮年的游乐生活;
乾坤同逆旅(“乾坤”是指天地)——天地之间如同旅店一般;
风雨忽穷秋(“穷秋”的意思是秋天将尽)——忽然间秋风萧瑟,已到深秋;
牢落庄周剑(“牢落”的意思是空阔无依的样子)——空空荡荡的像庄子当年佩带的宝剑一样;
飘飖范蠡舟(“飘飖”的意思是随风飘荡的样子)——范蠡离开越国乘船远去,就像随风飘荡的船只一样;
行藏吾敢必(“行藏”指行迹和居处)(“行”指行动,“藏”指住处)——我的行动和隐居的地方必定是命中注定;
天意信悠悠(“天意”指天命,“信悠悠”是形容天意不可测)。
【答案】
九月三十日感怀
长啸拂吴钩,南图惜壮游。
乾坤同逆旅,风雨忽穷秋。
牢落庄周剑,飘飖范蠡舟。
行藏吾敢必,天意信悠悠。
赏析:
此为作者于公元764年(唐肃宗上元元年)秋九月十五日所写。诗人当时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与友人登城北楼,望长安西来烟尘,感慨系之,遂赋此诗。
首联二句,言自己因感时事而长啸,又挥剑击节,以抒发内心的激愤之情。“长啸拂吴钩”,既点出了自己的籍贯吴县(治今江苏苏州),又表达了自己在战乱中流离转徙,无所依托的凄苦心境。这两句一气呵成,表现了诗人豪迈而又悲怆的心情。
颔联二句,写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乾坤同逆旅”,即天地间犹如旅店一般。“逆旅”,原指客店,这里比喻人世。诗人认为,天地虽大,但终究如同旅客之家,人生短暂如过客,世事无常。因此,诗人不禁感叹道:“风雨忽穷秋。”这一句,既是对眼前时局变化的慨叹,也是对自己前途未卜的无奈心情的写照。
颈联二句,写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忧虑。“牢落庄周剑”,用《庄子》中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身佩宝剑,但心志不存,形影相吊,孤独无助。“飘飖范蠡舟”,用《史记》中的典故,表示自己虽然有退隐之心,但却难以实现。这两句诗,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局势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尾联二句,写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行藏吾敢必”,意思是说,自己的行动和隐居之地必定是命中注定的。“天意信悠悠”,意思是说,上天的意志是不可猜测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坚定信念和对天命的虔诚信仰。
全诗以“九月晦日”为时间背景,通过诗人的自述,表达了自己在乱世中的感慨、忧虑和追求。同时,通过对古代典故的引用和运用,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韵味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