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色朝端三世望,长生箓里九还灵。
尚书自昔千珠斗,西极而今应寿星。
洛社有图传大老,石渠随笔点残经。
年颜汉使烦相问,或者前身是伏生。

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1. 正色朝端三世望,长生箓里九还灵。
  • “正色朝端”形容王先生庄重、端庄的仪表,在朝廷中始终保持正直和威严。
  • “三世望”指的是三代的荣宠。
  • “长生箓里九还灵”则表达了王先生拥有超凡的长寿与智慧,如同九转丹经中的灵力一般无穷。
  1. 尚书自昔千珠斗,西极而今应寿星。
  • “尚书自昔千珠斗”比喻王先生在尚书台(古代官署)的地位非常高,犹如一颗颗珍贵的珍珠,璀璨夺目。
  • “西极而今应寿星”暗指他如今应当是长寿的象征,就像北斗七星一样引导着人们的方向。
  1. 洛社有图传大老,石渠随笔点残经。
  • “洛社”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机构,这里用来象征王先生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 “石渠”通常指古代皇家图书馆的石制书渠,这里比喻王先生对经典文献的深入解读和传播。
  • “点残经”意味着他能够鉴别并整理这些残缺不全的古籍。
  1. 年颜汉使烦相问,或者前身是伏生。
  • 这里的“年颜”可能是对王先生外貌或年龄的一种描述。
  • “汉使”可能指的是使者或官员。王先生被频繁询问,可能是因为他在历史上的名声显赫或具有特殊的身份。
  • “伏生”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学者,曾向文帝讲授《尚书》,此处可能暗示王先生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王先生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政治地位、文化贡献和长寿特质。从“正色朝端三世望”到“寿冢宰致仕三原王先生”,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描写,塑造了一个威严、智慧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形象。诗中的语言典雅而富有诗意,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