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本平止,胡乃生怒涛。
势亦不得已,前石后流驱。
【注释】
水性:指水流。
胡:同“何”,为什么,表疑问语气。
止:停息。
怒涛:汹涌澎湃的巨浪。
势:形势,地势。
亦:也。
前石后流驱:前面是巨石,后面是流水推动。
【赏析】
此诗为登庐山五老峰时所作,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意。
首句“水性本平止”,是说水本来流动平稳,没有什么波澜;但为什么到了五老峰上,就变得如此汹涌澎湃、波涛汹涌呢?这一句看似突兀,实则是诗人感情的蓄积,是对下文的铺垫,也是整首诗感情的起因。
次句“胡乃生怒涛”,“胡”字用得极为巧妙,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中惊涛骇浪的赞叹,还表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现象时的惊奇和感叹,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于人生坎坷的感慨和忧虑。
第三句“势亦不得已”,诗人以“势”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自然界中的怒涛并非是人为的造作,而是有其必然之势,即自然界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这一观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尊重,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句“前石后流驱”,诗人以“驱”字来形容水流与岩石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描绘出水流冲击岩石的景象。这里的“前石后流驱”不仅展现了水流的力量,更突出了诗人对于这种力量的感受和体验。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又有对人生坎坷和命运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