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鏊阁上看山来,为仰前修陟古台。
弄月吟风乃何意?
芙蓉自对桂花开。
【注释】
南安访吟风弄月台:南安县,即今福建南靖县。吟风弄月台,即指山中胜景。
金鏊阁:即金鳌峰,在南安县城东北五里,为名胜古迹之一。
前修:《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的“前修”是说前人已经登上过这座山。
陟:登。
芙蓉:荷花,又名莲花,古人以为出污泥而不染,比喻清高纯洁。
桂花:木犀的别称,秋季开花,花香味清幽馥郁。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山水风光的小诗。首句写登山望远之景;次句写登临高处所怀慕之情;第三、四句则借物兴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向往。此诗意境清新,风格朴实。
“金鏊阁上看山来”,起笔就点出了登高望远。作者从金鳌峰上俯瞰,只见群山起伏,云雾缭绕,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为仰前修陟古台”,接着又写了自己登山的目的,即是为了追寻前人的足迹,攀登古代的遗迹——古台。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弄月吟风乃何意?”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想象之词。他站在高处,看到月光如水,清风拂面,不禁想起了古人赏月吟风的情景。这里的“弄”、“吟”都是动词,意为欣赏、品味。而诗人之所以要这样做,或许是因为他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或是想要以此来寻找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它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前辈的敬仰之意。同时,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追求和期待,即希望像古人一样能够登高望远,洞察世事,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