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名山有夙缘,今宵何宵此借眠。
中天月欲近人语,莫是天上谪来仙。
我与名山有夙缘,今宵何宵此借眠。
中天月欲近人语,莫是天上谪来仙。
诗句释义:
- “我与名山有夙缘”:诗人自言与名山有着深长的缘分,这种情感源自他早年对自然山水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 “今宵何宵此借眠”:在今夜,通过题壁的方式,诗人希望借此机会在此山中暂时安歇。这里的“何宵”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时刻或情境。
- “中天月欲近人语”:描述了一个夜晚的景象,天空中的月亮正高悬于中天,月光仿佛也想要靠近人们的说话声。
- “莫是天上谪来仙”:表达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诗人认为月亮或许是从天上降临的仙人。
译文注释:
- “宿借眠庵题壁四首”:这是诗的题目,指的是诗人在山中借宿时,在庵壁上作的诗。
- “宿借眠庵”:意味着诗人选择在庵中住宿,可能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宁静。
- “题壁”:将诗歌书写在墙壁上,是一种传统的创作方式。
- “四首”:指这首诗共有四句。
作品赏析:
《宿借眠庵题壁四首》是湛若水对其在山中居住经历的一种艺术表达,通过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他在山林中的所思所感。这组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也体现了他对道教思想的理解和个人修养的追求。
评析写作背景:
湛若水生活在明代,这是一个文人墨客活跃的时代,同时也是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湛若水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实践者。他的学问不仅限于书本,更注重实践和应用。在西樵讲舍讲学期间,他强调“随处体认天理”的理念,主张知识与实践并重,反对理论脱离实际。这样的学术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性和实践性。
通过对《宿借眠庵题壁四首》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者的内心世界和其哲学思想的体现。诗中所蕴含的对自然的敬畏、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于个人修养的追求,都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