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食肉巧东坡,去竹存坡奈俗何。
师徒藉甚吾书院,遍植琅玕绕院过。

【注释】

管城:汉乐府《管夫人歌》:“妾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后遂以“管城”为男女欢爱之典。东坡:苏轼。竹坡:道士赵竹坡的别号。

琅玕(láng gān):一种美玉。

藉甚:何等深厚。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对守书院道士赵竹坡的颂赞诗。

首句写道士的食肉技艺高超,与东坡相媲美;二句写道士不慕荣利,去其荤腥,存其素雅。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这位高僧道士的崇敬之情。

前两句用典明志,后一句点题。

首句化用《管夫人歌》的典故,赞美守书院的道人赵竹坡食肉有道。东坡居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善于烹调,尤善烹饪肉类美食。而赵竹坡则更胜一筹,他不仅食肉有道,而且能巧妙地运用食材,做出佳肴美味,甚至超过了东坡居士。这两句诗既表明了守书院的道人赵竹坡的食肉技艺非常高超,又表现了作者对这位道士的敬佩之情。

第二句用《管夫人歌》中的典故,进一步赞美守书院的道人赵竹坡。东坡居士,他为人清高,不愿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管夫人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妾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愿与你同乘油壁车,共骑青骢马。我们在天空中愿意做比翼鸟,在地上我们愿意做连理枝。这里的“比翼鸟”和“连理枝”都是用来比喻恩爱的男女或夫妻之间的感情。因此,这里所说的“去竹坡”,也就是去掉那些世俗之物,保留那份纯真高雅。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位道人远离俗世、保持纯真高雅的赞赏之情。

第三句用典明志,表明自己与守书院道士之间的深厚友谊。“师徒”一词,在这里指的是师生关系。作者与守书院的道士之间虽然只是一次见面,但两人却有一种深厚的感情。作者在后来写给道士的信中写道:“吾与子别时,子尚年少,吾亦未壮。今子年已三十矣,而犹未娶。吾见吾弟之状,知其必得良家也。且吾闻子言:‘读书求官,皆为利耳,然亦有不得已者。’吾知君心志不凡,必能远于世俗,脱身而出也。今子来此,吾知君必有所求于吾。吾虽不能为子求官,然吾当为子讲学,使子得所欲学之书,而有所成也。”这段话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理解以及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反思。他认为,人生在世,应该追求真理和正义,不应该追求名利和地位。因此,他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世俗的道路,远离红尘喧嚣,隐居山林。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守书院道士的赞美之意,表达了作者对这位道士深深的敬仰之情。“遍植琅玕绕院过”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守书院的道士赵竹坡将许多美丽的花草树木种在院子里,使整个书院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里的“琅玕”是一种名贵的玉石,象征着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而“绕院过”则意味着这些花草树木生长得十分茂盛,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守书院的道士赵竹坡的才华和品德,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位道士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