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安义者?吾与治安义。郑侨称使民,宣尼谓之惠。
安义斯安仁,仁惠民所庇。仁以庇民生,义以宜民利。
利成如万物,生聚如天地。天地大父母,君子维恺悌。
问之何能然?仁义乃兼至。

诗句

谁是安义者?吾与治安义。郑侨称使民,宣尼谓之惠。
安义斯安仁,仁惠民所庇。仁以庇民生,义以宜民利。
利成如万物,生聚如天地。天地大父母,君子维恺悌。
问之何能然?仁义乃兼至。

译文

谁是真正的安义者?我和治安义。郑侨称赞使民众安居乐业,宣尼也说这是仁慈的表现。
真正的安义是安和仁,仁能保护民众的利益。仁能保护人民的福祉,义能使人民得到利益。
利益的实现如同万物生长,人口的聚集就像天地一样广大。天地是父母的大恩,君子应该保持和谐与友善。
你问我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只有仁义才能兼备。

注释

  1. 谁是安义者? - 这是对”安义”的询问,意在寻求答案。
  2. 吾与治安义 - 表示作者认为他与安定正义有关,可能是指他在政治或社会治理上有贡献。
  3. 郑侨称使民,宣尼谓之惠 - “郑侨”指的是郑国人,“使民”指让民众过上安定的生活,“宣尼”指的是孔子,“宣尼谓之惠”意为孔子认为这是一种仁慈的行为。
  4. 安义斯安仁,仁惠民所庇 - 这里的”安仁”可能意味着仁爱或仁政,而”惠”则是一种仁慈的表现。
  5. 仁以庇民生,义以宜民利 - 表明仁政可以保护人民的生活,义政可以使人民受益。
  6. 利成如万物,生聚如天地 - 这句话通过比喻来说明利益的重要性,就像万物生长和天地的孕育一样重要。
  7. 天地大父母,君子维恺悌 - 天地被视为父母一样的养育之恩,君子应该保持和谐与友善。
  8. 问之何能然?仁义乃兼至 - 这是诗人对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提问,他认为只有仁义才能同时做到这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治理状态的追求。首先,诗人提出了谁是真正的安义者的问题,并通过郑侨使民、宣尼谓惠等典故,强调了仁政的必要性。接着,诗人讨论了安义和仁政之间的关系,认为仁政可以保护人民的利益,而义政可以使人民得到利益。最后,诗人通过比喻来强调利益的重要,并以天地为父母、君子应保持和谐与友善的结尾,呼吁人们追求仁爱和公正的治理。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观念,强调了统治者应当关注民众的生活和福祉,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