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卧扶汉,段生偃藩魏。
古来素业流,沮溺乃救世。
我拜墓中人,伊人骨已蜕。
我拜墓前木,此木栋梁器。
载感厦木言,时之用大矣。
谒徐高士墓二章
严陵卧扶汉,段生偃藩魏。
古来素业流,沮溺乃救世。
我拜墓中人,伊人骨已蜕。
我拜墓前木,此木栋梁器。
载感厦木言,时之用大矣。
注释:
严陵:指东汉末年名将严子陵(字子陵),隐居富春江畔,自号“七十二峰长者”。
段生:指东汉末年名臣段颎(字纪明),曾任魏郡太守,后被曹操征辟为从事,历任多职,以清廉著称。
沮溺:指古代两位隐士,沮水之畔的渔夫陶朱公曾梦见他们,于是辞官归隐;而稷下之滨的隐者稷下先生曾向其传授治国之道。
我拜墓中人:指诗人在拜祭徐高士墓时,感受到了他的精神和遗泽。
伊人骨已蜕:意为诗人已经感受到了徐高士的遗体虽然早已消失,但他的精神和道德却仍然影响着后人。
我拜墓前木:指诗人在拜祭徐高士墓时,感受到了周围的树木仿佛也能感受到徐高士的精神,它们成为了徐高士精神的象征。
此木栋梁器:意味着这些树木就像是徐高士的精神一样,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载感厦木言,时之用大矣:诗人感慨于这些树木能够承载徐高士的精神,从而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感叹时代需要这样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谒徐高士墓二章》。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徐高士墓的拜祭,表达了对徐高士精神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描绘徐高士墓周围的景象,以及树木的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现实与理想的结合思考。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时代责任的担当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