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自昔居黄扉,曾在上前争是非。
于今去饮惠州水,餐荔亦和东坡诗。
黄金台下一见之,罗浮月满相思时。
我将决策罗浮去,东道主者非公谁。
寄惠州太守史使君
湛若水笔下,史使君风采再现
诗篇开篇即点明史使君身份背景,黄扉象征其高官显位,为后文铺垫;“争是非”描绘其为官公正不阿形象,奠定整首诗正义基调。
对史使君离开朝廷赴惠州生活描写,展现其远离权力中心、寻求心灵宁静之态,体现诗人对其深厚情谊和理解。
引用苏轼典故,赞美史使君在惠州的生活品质与精神风貌,表达对友人高尚情操的钦佩之情。
通过黄金台比喻,赞颂史使君在惠州所展现出的杰出领导才能和智慧,凸显其非凡人格魅力。
以明月象征相思之情,抒发诗人对史使君离愁别绪及期盼再聚之意,增强诗歌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末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将亲自决策前往罗浮山事宜,彰显对此次行动重要性的认知及对史使君的依赖与信任。
结语处再次强调史使君非同寻常地位及贡献,彰显其对国家和人民深远影响,提升全诗格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