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徒食禄,亲没为谁荣。
竟抱终天憾,深违爱日情。
九原双泪彻,万事一毫轻。
最是堂前木,悲风日夜生。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颀。诗中描绘了一位男儿,他曾经为国家效力,却未能在亲丧之日为亲人守孝尽孝,因此心中充满了遗憾。他感叹人生的短暂,认为一切都如浮云般轻,唯有那堂前的树木,却始终陪伴着他,给他带来悲伤。
诗句“男儿徒食禄”表达了诗人对男儿应当为国效力的观点,他认为男子汉应当为国家出力,而不是仅仅享受俸禄。
“亲没为谁荣”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去世后的悲痛和无奈。他觉得,即使自己再如何努力,也无法弥补亲人的离世带来的痛苦。
“竟抱终天憾”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遗憾之情。他无法释怀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应该更加努力地为国家效力,而不仅仅是享受俸禄。
“深违爱日情”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深深眷恋。他觉得,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挽回家人对他的思念之情。
“九原双泪彻”描绘了诗人对亲人去世后无尽的悲伤。他认为,这种悲伤已经深入骨髓,如同九泉之下的泪水。
“万事一毫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他认为,无论什么事情,都如同飘渺的浮云一般,无法捉摸,难以把握。
最后一句“最是堂前木,悲风日夜生”,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堂前的树木为象征,表达了他对亲情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他认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只有这棵树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无尽的悲伤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