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镛列东序,横击乃有声。
彼物为妖者,不叩而斯鸣。
孔门称善问,竟以大儒名。
有疑斯有问,有问斯乃成。
教然后知困,予任良匪轻。
杂兴简同志
大镛列东序,横击乃有声。
彼物为妖者,不叩而斯鸣。
孔门称善问,竟以大儒名。
有疑斯有问,有问斯乃成。
教然后知困,予任良匪轻。
【注释】
1、大镛:指钟鼓之乐。
2、东序:古代学宫东面的序室,是学者读书的地方。
3、横击:敲击。
4、彼物为妖者:那些被认为妖异的事物。
5、不叩而斯鸣:没有敲门却自动响起来。
6、孔门:指孔子的学派。
7、善问:好的提问。
8、大儒:大贤的人。
9、有疑斯有问:有了疑问就会有发问。
10、教然后知困:经过教学之后才懂得了困惑。
11、予任良匪轻:我的责任很重大。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借对古钟的吟哦抒发自己的抱负和志向,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全诗用典贴切、意境高远,表现了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学习精神,也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首句中的“东序”,指的是学宫东面序室,这里也是古代学者读书之处,“横击”则是指敲打钟鼓,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钟鼓之声响亮如东序之响。” 接着又以“彼物为妖者”一句点出所要表达的内容。所谓“妖物”,一般是指被认为不祥或有悖常理的东西。但作者却用“不叩而斯鸣”一语,表明钟鼓之声之所以响起,并不是因为外界有什么妖邪在作怪,而是钟鼓自己发出的声响。这样,作者就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反衬,使钟鼓之声显得更为悦耳动听;同时,也让人们对钟鼓的神奇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感。
“孔门称善问,竟以大儒名。”这两句是说孔子曾称赞好学深思的人,这些人最终都成为伟大的儒者。作者以孔子为例,说明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疑斯有问,有问斯乃成。”这两句则是强调怀疑与提问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才会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最后两句“教然后知困,予任良匪轻”更是表明了作者的决心和信心。他深知学问的艰难困苦,但他并不因此而畏惧退缩。相反,他认为责任重大而光荣,表示自己愿意承担这种重责大任。
这首诗语言朴素而富有哲理意味,既体现了作者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