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岁谋生树谷,百年之计惟德。
种谷时有丰歉,树德性无通啬。
俯仰不愧不怍,今古可法可则。
知者休心忘念,宇宙山河一息。
直下仁为已任,千圣俟之不惑。
这首诗的作者是徐渭,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和道德的看法。下面是对每一行的解释:
第1行:终岁谋生树谷,百年之计惟德
- “终岁” 指的是一年,”谋生” 是谋求生活来源或职业。”树谷” 在这里可能是指种植谷物来谋生。
- “百年之计惟德” 意味着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长久的计划和追求就是德行。
第2行:种谷时有丰歉,树德性无通啬
- “种谷” 继续指种植谷物。
- “丰歉” 指收成的好坏。
- “通啬” 在这里可能是“通达”的意思,但也可能是指吝啬或过度节俭。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种植谷物时,可能会遇到收获的高低起伏,而栽种德行则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保留。
第3行:俯仰不愧不怍,今古可法可则
- “俯仰” 指低头和抬头,形容人的行为举止。
- “不愧不怍” 表示没有羞愧感,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事情。
- “今古可法可则” 意思是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可以作为效仿的对象。
第4行:知者休心忘念,宇宙山河一息
- “知者” 指的是智者。
- “休心” 停止内心的纷扰。
- “忘念” 忘记一切杂念。
- “宇宙山河一息” 描述的是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就像呼吸一样短暂而重要。
第5行:直下仁为己任,千圣俟之不惑
- “直下” 直接面对。
- “仁为己任” 把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
- “千圣俟之不惑” 等待那些圣贤的人去理解和学习。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徐渭的人生哲学。他主张人们应该专注于德行,不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他还认为,智慧之人能够超越世俗的纷扰,将仁义视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最后,他呼吁后人要学习和理解这些高尚的道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