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午夜两蝉娟,一立峰头一雾边。
学取画眉谁得似,天姿青白各为妍。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峨眉夜月 亭亭午夜两蝉娟,一立峰头一雾边。
学取画眉谁得似,天姿青白各为妍。
注释1:亭亭:形容女子身材修长、挺拔。午夜:指深夜。
注释2:蝉娟:形容女子皮肤白皙。
注释3:一立峰头:指站在山峰之巅。
注释4:雾边:指在雾气中。
注释5:学取画眉:比喻女子学习如何化妆打扮自己。
注释6:得似:像。
注释7:天姿:天生的姿质。
注释8:青白:形容女子皮肤的颜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峨眉山夜月的描绘,赞美了自然之美。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将夜晚的峨眉山与美丽的女子相比,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的热爱之情。
首句“亭亭午夜两蝉娟,一立峰头一雾边。”描写了峨眉山的美丽景色。亭亭午夜,意味着峨眉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美丽。午夜,通常是指深夜时分,但在这里,它可能也暗示了峨眉山的神秘和宁静。蝉娟,用来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这里可能是诗人用来比喻峨眉山的景色。一立峰头,二雾边,描绘了峨眉山的两个主要位置——峰头和雾边。峰头,代表着峨眉山的雄伟;雾边,则给人以朦胧美的感觉。
颔联“学取画眉谁得似,天姿青白各为妍。”则是诗人对峨眉山的进一步描绘。画眉,是一种古代女子常用的化妆技巧,这里用来比喻峨眉山的自然美景。谁得似?意味着没有哪个人能够完全理解或模仿峨眉山的自然美景。天姿,天生的姿质,指的是峨眉山的天然美态。青白,可能是指峨眉山的山色或植被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如青绿色或白色等。各为妍,表示每一种美态都独一无二,各有其独特之处。
尾联“学取画眉谁得似,天姿青白各为妍。”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虽然人们可能会试图效仿峨眉山的美,但真正的美是无法复制的,因为它是大自然的独特创造。同时,峨眉山的美丽也是一种天赋,无法用言语或画笔完全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应该欣赏并珍惜这种自然的美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