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江城,共向东风,寻到梅花。想三更幽梦,悄移石罅,一枝春影,扶上窗纱。铁骨崚嶒,冰姿修洁,可是神仙萼绿华。今宵醉,且休吹玉笛,只按红牙。
槎枒,绮席横斜。恨知己、难逢好句赊。但已弃零落,金铃莫系,不甘争媚,锦幕休遮。冷欲侵人,清能绝俗,肯让狂蜂坐晚衙。争怜惜,怕角声吹彻,片片飞霞。
【赏析】
《沁园春 · 招隐看梅》是宋代诗人吴文英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梅花在东风中开放的情景,下片写梅花与词人相会的情景。全词语言清丽,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富有诗意。
“十里江城”三句:描写词人到江边去寻梅。江城,泛指江南一带城市。
“想”字一转,写词人看到梅花在东风中开放。
“三更幽梦”三句:写词人独自在窗前看到一枝梅花,仿佛看到了梦中的梅花。
“铁骨崚嶒”二句:写词人赞美梅花冰肌玉骨、高洁傲岸的形象。
“今宵醉”三句:写词人在酒醉之后对着梅花吹笛子。
“槎枒”两句:写梅花枝叶横斜,似绮席般铺开的样子。
“恨”字再次转变,词人怨恨知音难逢(这里指知音难遇)。
“已弃零落”二句:写梅花已经凋零零落,词人不忍将它摘下来。
“冷欲侵人”二句:写梅花清冷入骨,绝尘脱俗,不愿被花妖所吸引。
“肯让”二句:写梅花不愿意让人坐在它的晚衙上,即不愿意让人欣赏它。
“争怜惜”三句:写词人怜惜这枝梅花,怕角声吹起,让它飞走了。
“角声”一句,暗用唐王建《十五夜观灯》:“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江城:江边城市。
幽梦:深睡时的梦。
石罅:岩石缝隙。
扶:扶持。
萼绿华:神话中的仙子名,相传她的枝叶能为仙女所佩带。
铁骨:形容梅花枝干如铁一般坚硬。
冰姿:形容梅花的姿态像冰一样洁白无瑕。
神仙萼绿华:形容梅花的姿态像神仙一样美丽。
红牙:红色的象牙,代指乐器。
金铃莫系:不要将梅花挂在金铃上。
锦幕:绣着花纹的帷幕。
清能绝俗:清雅得能超脱世俗。
狂蜂:指蜜蜂。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比喻轻浮的人。
争怜惜:竞相怜惜。
怕角声:担心角声声响。
角声:古乐中有角声的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