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王帝伯一蒲团,落尽松花不下坛。
岂是江山制夫子,只缘夫子制江山。
诗句原文:
皇王帝伯一蒲团,落尽松花不下坛。
岂是江山制夫子,只缘夫子制江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僧人在寺庙中的修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皇王帝伯一蒲团”意味着僧人像皇帝一样庄严,而“落尽松花不下坛”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思想,展现了作者深邃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表达技巧。
皇王帝伯一蒲团,落尽松花不下坛。
岂是江山制夫子,只缘夫子制江山。
诗句原文:
皇王帝伯一蒲团,落尽松花不下坛。
岂是江山制夫子,只缘夫子制江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僧人在寺庙中的修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皇王帝伯一蒲团”意味着僧人像皇帝一样庄严,而“落尽松花不下坛”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思想,展现了作者深邃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表达技巧。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作答。 “圣人出而四海应,圣王兴而万邦亲”,这是说圣明的君主出现天下就会响应,圣明的君王兴起,四方的诸侯就会归附。这里以舜帝、尧帝为例。这两句是全诗的首句,为全诗定下基调:“圣君”即“圣主”,“圣王”即“圣君”。接着用“只从尧舜接真传”一句承接前文,说明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得到真正的道统,才能继承先圣的事业
【注释】 一、此公:指李邕。李邕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二、北极光华南极是:极,指北极星。北极星的光辉在南方的天空显得特别明亮。光华,光彩。 三、今人风致古人求:今人的风度与古人的作风相比,今人不及古人。 四、乘风好溯泰山游:乘着清风可以顺道游览泰山。 【赏析】 这首《中秋赏月》诗,以咏赞明月为中心,通过描绘月亮的光辉,抒发诗人对人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首联两句
注释: 浊思:浑浊的思考。岂易胶:难道容易凝固吗? 微官:微不足道的官职。聊复:姑且,暂且。得闲:有空,有闲暇。 晚香:指菊花在晚秋时节开放时的香气。敢谓:岂敢说。安阳: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县。淡:这里指淡泊。 真意:真挚的情感。还输:不如。栗里:古代地名,位于今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高:高尚。 万叶:无数的菊花叶。乱飞:四处飘散,随风飞舞。孤此:独自如此。杰:杰出。 三秋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林居鲁的祝福和期望。以下是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古貌堂堂两汉儒”:形容林居鲁的外表庄重、学识渊博,就像古代的两位汉朝大儒一样。 2. “直从心地做工夫”:意指林居鲁的内心修为与行为举止都是出自真诚与善良,不做作。 3. “笑挥豸角嚣尘静”:以“豸”为兽名,这里指的是獬豸,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能够驱除邪恶
注释: 1.天地中间共倚楼,夜深犹自挽衣留。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天地之间共同仰望高楼,夜晚还依依不舍地拉起衣服。 2.白榆丹桂端谁见,玉兔银蟾莫浪求。 这句诗的意思是:白榆和丹桂都无人看见,月亮中的玉兔和银蟾也不要轻易寻求。 3.活水照人真宝鉴,浮名于我本虚舟。 这句诗的意思是:清澈的流水就像一面明镜,让我看清了真正的自我;名利如同漂浮的船只,与我无关。 4.诗逢大将应难敌,况拥雄兵据上游。
诗句赏析 《邓秋官进贺还南都》 1. 君王不受群臣贺 - 君主不受群臣的祝贺,反映出一种清高和超脱。 2. 万国人心又一醒 - 描述国家从混乱中恢复,民众重新获得觉醒。 3. 虞舜自能敦大本 - 赞美虞舜以德治国,推崇道德为政的核心理念。 4. 伯夷正好播祥刑 - 颂扬伯夷坚持正义,传递了对公正无私行为的赞美。 5. 谁家北斗兼南斗 - 借用北斗与南斗的神话象征,比喻南北交融,和谐统一。 6.
闻二祖父三祖父皆以年冠带诗以志喜末句悲先祖父之不起也呜呼一喜一悲之间其所感者深矣孝子慈孙尚思所以惜时爱日以尽养志之诚也哉 这首诗是诗人对祖父的赞美和哀悼。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祖父的年龄、地位以及他的诗歌成就,表达了对祖父的敬仰之情。后四句则是对祖父去世的感慨,表达了对祖父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则是对祖父一生的总结,表达了对祖父的敬仰之情。 铁杖扶来八十年,金函开诏沐龙涎。 鹿胎软衬蝉冠正
诗句释义: 1. 立马卢沟话壮游,关河西去道途脩。 - “立马”:立即(即、立刻)。 - “卢沟”:《明史·地理志》载:卢沟桥,在今北京西南永定河上。 - “话壮游”:谈论宏伟的行程。 - “关西”:指陕西一带,古人以“长安”为天下之中,关、洛为东西之界。 - “修”:道路平坦。 2. 忠肝义胆谁当傅,白日青天本自秋。 - “忠肝义胆”:形容人忠诚正直,有勇有谋。 - “谁当傅”
【注】 南国:指南宋京城临安。衣冠子胜流:指夏廷璋是南方的有才学的人。元脩:即元修,字元脩,北宋诗人、学者。眼中无皂白:比喻夏廷璋对人公正无私。 皮里有春秋:比喻夏廷璋心有国家社稷之志,不随波逐流。 联貂尾:比喻夏廷璋有高官厚禄。廊庙:朝廷或官府。重笔头:比喻夏廷璋为当政者写文章。 寸丹心:比喻夏廷璋忠诚于国家。危欲折:形容夏廷璋忠心耿耿,忧国忧民之心如同要折断一样。梦魂夜夜绕龙楼
注释: 写尽寒烟与败胶,爱花宁厌赏花劳。 酒兵入阵霜初破,诗将登坛月正高。 绝俗自宜莲并价,策勋当与杞同曹。 故知逸兴真难尽,更约明年共和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赏菊的热爱和赞美。首联“写尽寒烟与败胶,爱花宁厌赏花劳”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即使看到寒冷的秋日景象,也毫不厌倦,反而更加喜爱菊花。颔联“酒兵入阵霜初破,诗将登坛月正高”则描绘了一幅饮酒赏月的美景,酒兵(指酒杯)如同进入战场一般
面崖和尚宁还俗,割鼻佳人岂解淫。 老母不须投杼走,曾参别是一曾参。 解析: 1. 这首诗的作者是邹智,他通过描绘面崖和尚和割鼻佳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吴献臣的讽刺。在诗中,面崖和尚被描绘成已经还俗的人,而割鼻佳人则被描绘成不懂风情的人。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吴献臣的不满。 2. 诗中的“老母不须投杼走”意味着吴献臣的母亲不需要因为儿子的行为而过度担心或恐慌。这里的“投杼走”是一个比喻
【注释】: 朔方:指北方。炎方:南方。牧斋:即钱谦益的号。净稿:未被录用的文章。校书郎:官名,掌校勘典籍。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的开头两句点出画的主题——在北方行尽后又来到南方。接着两句写画中内容——野草闲花,色彩鲜明,香气袭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诗人认为这幅画中的景色十分美丽,但他又怕牧斋先生收藏了许多未被录用的稿件,而更没有人欣赏到这幅画的美。
【注释】 ①惶恐滩:位于赣江下游,今江西省境内。 ②两开:指风势猛烈,波涛汹涌。 ③茫茫:形容水天一色,辽阔无边。 ④孤桅:指船上的桅杆,一根单独竖立。 ⑤舟人莫谩张皇甚:不要过分惊慌,这里指船夫。谩:胡乱,徒然。 ⑥鞋山:地名,在江西省瑞金市西南,因形似人足而得名。 ⑦滚出来:意即从鞋山一带冲了出来。 【赏析】 《过惶恐滩》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作者被俘之后
注释: 1. 家父生朝:家父(指自己的父亲)在生辰或生日那天。生朝,即生日庆典。 2. 往年此日在京师:往年(过去的某一年)的这一天,我在京城(现在的北京市)。 3. 西望巴山正欲飞:向西遥望巴山(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山脉),我正想飞翔(比喻心情舒畅)。 4. 莫道岭南非善地:不要说岭南(泛指南方地区)不是好地方。 5. 小儿初舞老莱衣:小孩子刚开始学习跳舞时穿着老年人的衣服(老莱衣
【注释】 奉和石斋先生见寄:我敬和您寄来的这首诗。 石斋:石斋,即王士禛号。 蛋船轻:指小船轻快如蛋。 番禺江上水:泛指广州一带的江河。番禺县在今广东省广州市,地处珠江下游。 几番迁客梦中经:几次成为流寓他乡的人,梦见过这地方。 【赏析】 此诗为诗人应友人石斋之请而作。首句写景,风清月朗,天上飘荡着酒气,说明夜已很深。次句写景,到处是明亮的星星(酒星),说明天气晴朗,月明星多
【注释】: 奉和石斋先生见寄:敬词,表示对对方作品的赞赏。 瘦马犹存踣铁身:瘦马仍然存在,但已经疲惫不堪。 珍重东风休料峭:珍惜春光,不要过于寒冷。 今年花比去年贫:今年的花朵不如去年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首句"山亭水阁此何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和期待。他希望在山亭水阁中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第二句"瘦马犹存踣铁身"则是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绘。尽管他已经瘦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