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得吴淞水半江,灵山突兀走闲窗。
铙歌即是广长舌,大纛岂非精进幢。

【注释】

①吴淞水:今名苏州河,流经上海市。半江:一半的长江水。

②灵山:指佛教所说的灵山,即阿弥陀佛所居住的地方。突兀:突出的样子。闲窗:指书房中的小窗户。

③铙歌:用锣鼓吹奏的歌曲;《尚书·益稷》“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以享上帝”。广长舌:形容说理滔滔不绝。

④大纛:古代军队中指挥作战时所持的大旗,这里比喻高超的武艺。精进幢:佛教语,意谓勇猛精进,如幢(一种旗帜),表示勇猛前进。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王霁宇在这幅题为《绣佛斋图》的图画上题了两首诗。画面描写的是一个读书人的居室环境,有书案、笔筒和挂在墙上的一幅佛像。第一句写窗外之景:“剪得吴淞水半江”,意思是窗外的景色是一条半江水,而那“半江水”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江南水乡的美景,也暗寓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眷恋之情。第二句写室内之景:“灵山突兀走闲窗。”灵山即阿弥陀佛所居之西方极乐世界,此句言窗外之景为灵山之景,而灵山则仿佛在窗外之“闲窗”中穿行而过。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静谧图,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与向往之情。第三句是说画中之佛手持铙歌:“铙歌即是广长舌。”铙歌是一种古代的乐器,其声铿锵有力,而“广长舌”则是指说理滔滔不绝。诗人在此句中巧妙地将佛与说理联系在一起,既表达了对佛的敬仰之情,又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第四句是说画中之幢: “大纛岂非精进幢?”“大纛”在这里指的是战场上指挥作战时的旗帜,而“精进幢”则是佛教语,指勇猛精进之意,如同一个高耸云天的旗帜,表示勇猛向前的意思。这句诗既表达了对佛的敬仰之情,又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执着追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整首诗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和对诗句的解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佛法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