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芳草泣铜人,沧海楼船是紫宸。
赤手欲擎西坠日,丹心誓扫北来尘。
山河万里归元主,庙宇千年祀宋臣。
翘首燕山知几仞,至今高节共嶙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亮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和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谒文丞相祠——拜访文丞相的祠堂
故宫芳草泣铜人,沧海楼船是紫宸。
赤手欲擎西坠日,丹心誓扫北来尘。
山河万里归元主,庙宇千年祀宋臣。
翘首燕山知几仞,至今高节共嶙峋。
【注释】
- 谒文丞相祠:拜访文丞相的祠堂。文丞相是指文天祥,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和政治家。
- 故宫芳草泣铜人:指在皇宫中,花草因思念而被泪水打湿。铜人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文天祥的雕塑像。
- 沧海楼船是紫宸:指文天祥曾乘船从海上到达京城(北京),而他的雕像立于皇宫之中。
- 赤手欲擎西坠日:形容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压迫,仍坚定地抗争。
- 丹心誓扫北来尘:表示文天祥决心扫除金朝的侵略者带来的尘埃。
- 山河万里归元主:指国土分裂、江山破碎后,最终要统一归于元朝的统治者。这里暗指南宋王朝最终被元朝征服,国土被收归中央政权。
- 庙宇千年祀宋臣:指庙宇里每年祭祀着宋朝的忠诚臣子。
- 翘首燕山知几仞:仰望燕山时,不知道山顶有多高。这里的“几仞”指的是山峰的高度,意指不知山有多高。
- 至今高节共嶙峋:直到现在,依然保持高尚节操的人仍然屹立不倒。”嶙峋”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文天祥的事迹和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其崇高品质的赞美和对南宋王朝命运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历史感。通过对文天祥英勇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情操。同时,通过对祖国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个人忠诚的价值追求。整首诗歌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