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赴瑶池金母宴,海天归路杳无期。
菱花尘掩青鸾老,慈竹霜寒彩凤悲。
春色自回芳涧藻,月华空照锦机丝。
生平懿行知何在,尽付空山太史碑。
【注释】
- 袁母张氏:指袁可立的夫人。张氏,名氏,号青螺居士,山东长清人,明末女诗人,著有《青螺集》。
- 瑶池金母宴:指天上神仙的宴会。瑶池:传说中仙女聚居的地方。金母:指西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祇。
- 海天归路杳无期:指回家的路遥而不可测,无法预测何时能回到家乡。海天:形容路途遥远。杳无期:没有确定的期限。
- 菱花尘掩青鸾老:用青鸾比喻妻子,因为青鸾常被用来象征美好而年轻的女子。菱花: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铜镜。尘掩青鸾:意思是镜子上的尘埃已经遮挡住了青鸾的美丽。青鸾老:青鸾已经年老。
- 慈竹霜寒彩凤悲:用彩凤比喻丈夫,因为彩凤是吉祥的象征。慈竹:指竹子。霜寒:表示天气寒冷。彩凤悲:彩凤已经悲伤地死去了。
- 春色自回芳涧藻:春天的颜色已经回到了芳涧的水中,这里指的是春天的到来。
- 月华空照锦机丝:月光照耀着锦绣制成的机器上织成的丝线。月华:月光。锦机:用丝线织成的精美的织物。
- 生平懿行知何在:指生前的行为和品德现在在哪里?懿行:美好的行为和品质。
- 尽付空山太史碑:所有的美好行为和品质都消失在这座空山之中,被埋藏在太史碑下。太史碑:古代用来记录历史事件的石碑。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袁可立夫人张氏离世之后,其丈夫悲痛欲绝的诗。全篇以凄婉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首句“一赴瑶池金母宴”,描写的是袁可立夫人张氏前往瑶池金母的宴会,暗示了张氏生前的美好形象和高贵地位。
第二句“海天归路杳无期”,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回归之路的无尽思念和期待。海天归路杳无期,象征着生死相隔的痛苦和无奈。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菱花尘掩青鸾老”,运用青鸾这一意象,寓意张氏年老色衰,容颜不再。菱花尘掩青鸾老,表达了诗人对妻子衰老的哀怨和不舍之情。
第四句“慈竹霜寒彩凤悲”,以彩虹凤的形象,比喻妻子的离世,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深哀思和无尽的怀念之情。慈竹霜寒彩凤悲,展现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哀思和无尽怀念之情。
第五、六句“春色自回芳涧藻,月华空照锦机丝”,分别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月光的照耀,寓意着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慨之情。春色自回芳涧藻,春色的到来预示着生命的轮回和重生;月华空照锦机丝,则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慨之情。
尾句“生平懿行知何在,尽付空山太史碑”,诗人以太史碑为喻,寓意着自己一生的懿行和品德都被遗忘在这座空山之中,无人能够知晓。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也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无尽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凄婉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亡妻的缅怀,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