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曾借白云扉,京国重逢是旧知。
衣钵新承天上命,烟霞又动梦中思。
龙降沧海浮杯处,虎伏空林振锡时。
此日故山应有兆,庭松朝偃向南枝。
【注释】
潭上人:指作者的朋友。
东岩:山名,在浙江绍兴。
谈经:指讲佛经。曾借:曾经借用过。白云扉:佛家语,意谓出家人的住处。京国:京城。是旧知:即“是故知”,意为因此而相识。
衣钵:佛教语,指传法的人及其所传授的方法。新承:重新承受。天上命:天帝的命令。此指佛祖的意思。烟霞:指山中的云雾。又动梦中思:指诗人对故山的思念之情。
龙降:传说中龙能化成各种动物。沧海:大海。浮杯处:指海上。虎伏:传说中虎能伏卧不动。空林:幽静的树林。振锡时:指法师讲经说法的时候。锡:僧人所用的念珠。
此日:这日。应有兆:应该有征兆。庭松:庭院里的松树。朝偃向南枝:早晨太阳出来时,松树上的枝条也随着舒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回乡后所写的。诗中充满了浓厚的友情和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归隐之志。
首句写与好友的相逢及交谈的情景。诗人说,他与这位潭上人曾一起谈论佛经,彼此都是佛门弟子,这次重逢,真是老友如旧。
第二句写自己重入京城,与老朋友再度相会,实属难得,因此感到格外高兴,仿佛久别重逢一样。
第三句写这次分手,是因为要继承衣钵,继续学习佛学,不能不离开京城,回到故乡。
第四句写自己回到故乡后,又开始讲经说法。由于佛祖有旨意,要他在山上弘法布道,所以他又回到了故乡。
五、六句写自己回到故乡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看到家乡的山水风光,不禁想起了过去在京城时的那些往事,于是又产生了一种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对于这次重逢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将在故乡度过余生,不再为名利所困。同时他也预祝这位朋友在故乡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