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凝霜催短景,黄花泛酒续良游。
山横翠黛云开处,雁带斜阳天尽头。
百岁功名成画饼,几人姓字覆金瓯。
题糕且尽生前乐,洒泪何劳身后忧。
【注释】
己未:乾隆五十九年,作者时年56岁。乌山:在杭州西湖西岸,为观赏秋景的胜地。登高次:指重游旧地。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刘静常、郑藏庵:均为作者的朋友。东庵:在西湖之东,作者曾居其地。韵:应和。
【译文】
白露时节寒霜催人易感短促时光,黄花泛酒续写良辰美景以延续欢乐。
群山横卧如翠黛掩映着云彩渐开之处,一群大雁衔着斜阳飞向天边尽头。
百年功名终成为空想画饼,几人能够名垂千古而姓氏永存。
题糕畅饮且尽生前之乐,洒泪何须担忧身后之事忧烦。
【赏析】
《己未九日乌山登高次刘静常郑藏庵东庵韵》是一首酬和之作。诗人重游旧地,感慨颇多,于是挥毫赋诗。诗中对友人的才华赞颂有加,也抒发了自身壮志难酬的悲凉情绪,流露出一股豪情壮志。
首联起句即言“白露凝霜催短景”,白露时节寒霜已至,使人感到时光易逝。这句是说:白露时分,寒气逼人,人们容易感受到时光的易逝。“黄花泛酒”一句承接上意,继续写秋意,说:在这美好的秋天,人们举杯赏菊饮酒,欢娱畅饮,以度美好时光。这两句一开头就写出了“白露”、“秋色”等秋天特有的景象,渲染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与后文的“黄菊”“青山”等景物相呼应,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颔联写诗人登上乌山所见所感。前句“山横翠黛”,写青山似美人的眉毛横亘天际;后句“云开处”则是说云朵散去露出天空。两句都是写远景,但“横翠黛”与“带斜阳”却都点出了秋天的特点。“带斜阳”是说夕阳西下,余光四射,将青山染成金黄色。这两句写景工丽,色彩鲜明,给人以美的享受。
颈联是说百岁之长也抵不上一个名字载入史册。这里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诗人用“画饼”比喻自己的功名,用“金瓯”比喻国家。这是说,即使自己有再大的抱负,也只能像画饼一样,永远也得不到实现;即使有再多的功勋,也抵不上一个人的名字流传千古。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功业无成的苦痛与无奈,也体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
尾联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考与感慨。诗人用“题糕且尽生前乐”来说明自己要尽情享用人生的快乐,不要因为担心死后的事情而忧愁。“洒泪何劳身后忧”则表示诗人认为,自己既然已经活过,就要尽情享受生命的乐趣,不必担心身后的事情。诗人的这种思想境界令人感动,也令人敬佩。
这首诗通过对乌山秋景的描写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也展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豁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