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威入夜彻吟帏,布被无温酒力微。
谁念三边征戍苦,满天风雪卧戎衣。
【注释】
甲午:指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安史之乱开始。
季冬:指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即腊月。
雪连旬:大雪连续下了十天半月。
三边:泛指南北边境。
戎衣:军服,这里指战士的战袍。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边塞苦寒、抒写将士生活的七言绝句。开头两句,描绘了边关之夜寒彻骨髓的凄冷景象,以及战士们在严寒中饮酒取暖的艰辛情景。中间两联,则从将士们的内心感受和生活状态上,进一步刻画他们的艰苦与不易。末联抒发了对征戍边塞的将士们的深情厚意。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寒威入夜彻吟帏”,首联描写了边关之夜的凄冷景象。“寒威”一词,用得十分巧妙,既形容了寒冷的天气,又暗含了诗人对战火硝烟的厌恶之情。“彻吟帏”则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在寒夜里依然坚持战斗的情景。这里的“吟帏”指的是战士们围坐在篝火旁吟咏诗文的场景,他们虽然身处寒冷之中,但仍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乐观的心态。
“布被无温酒力微”,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士兵们在严寒中的艰难生活。“布被”是指用布制成的被子,用来御寒保暖。而“无温”则表示这种被子已经非常破旧,无法抵挡住严寒的侵袭。“酒力微”则意味着士兵们在寒冷的夜晚里,难以找到足够的热酒来取暖。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中所承受的痛苦和辛酸。
“谁念三边征戍苦,满天风雪卧戎衣”,颈联紧承上文,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的同情和敬意。“谁念”二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远离家乡、奔赴边疆的将士们的深深牵挂和思念之情。“三边”指的是中国北方边境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征戍”则是指士兵奉命前往边疆守卫国家的行为。这里的“苦”字,不仅指战争带来的痛苦,还隐含了士兵们为国捐躯、英勇杀敌的精神风貌。“卧戎衣”则是指士兵们身穿军装,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中坚守岗位的情景。这里的“戎衣”象征着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牺牲。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边关之夜、严寒生活以及将士们坚守岗位的情景的描绘,展现了士兵们的艰苦生活和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的深深敬意和对他们所承受痛苦的同情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