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村疏雨送微凉,倚杖村南看插秧。
真趣满腔谁与语,起呼尊酒酹柴桑。
注释:芳村,泛指乡村景色。疏雨,细密的春雨。微凉,微风和细雨相加的凉意。倚杖,扶着拐杖。看插秧,观看农民插秧。真趣,真正的乐趣。谁与语,谁能理解?起呼尊酒,起身呼唤朋友一起喝酒。酹(lèi)柴桑,在柴桑祭地,祈求丰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来到田间插秧时写的,通过描绘农村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因为这种宁静美好的生活似乎已经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了。
芳村疏雨送微凉,倚杖村南看插秧。
真趣满腔谁与语,起呼尊酒酹柴桑。
注释:芳村,泛指乡村景色。疏雨,细密的春雨。微凉,微风和细雨相加的凉意。倚杖,扶着拐杖。看插秧,观看农民插秧。真趣,真正的乐趣。谁与语,谁能理解?起呼尊酒,起身呼唤朋友一起喝酒。酹(lèi)柴桑,在柴桑祭地,祈求丰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来到田间插秧时写的,通过描绘农村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因为这种宁静美好的生活似乎已经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了。
解析: 1. 慧远因陶令:这里提到“慧远”和“陶令”,指的是两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慧远是东晋时期的高僧,对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陶令”则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士,以清正廉洁著称。此处可能是指慧远因为陶渊明(陶令)的高洁品格而心生敬意。 2. 高名著昔时:这句诗表达了慧远对于陶渊明在古代就已建立的高洁人格的赞誉。"高名"表示极高的声誉,"昔时"表示过去的时代,整体意思是说
注释: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一 昔年曾过此,犹记暮春时。 骢马重来日,隙驹三载期。 云闲经雨岫,花发向阳枝。 春草撩诗兴,分青入古池。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人回忆起过去曾经游览过这个地方,而且还记得那是在暮春时节。这句诗通过"昔年曾过此"和"犹记暮春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犹记"一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如下: ```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四 问道浔阳郡,诸生候几时。 未穷残日兴,仍拟复来期。 霁景酣春意,红芳间绿枝。 山中春社过,飞燕乱差池。 注释: 1. 问道浔阳郡:指的是诗人在浔阳郡(今江西九江)向当地的官员或朋友询问问题。浔阳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境内。 2. 诸生:这里指学生、学子。古代的学子们聚集在一起学习
这首诗是诗人在庐山游览时的所作,其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下是逐句释义: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时。 重到宁非幸,佳游不负期。 乱云生石罅,一鸟啭花枝。 昨夜知经雨,幽庭水满池。 注释: -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时:青山仿佛有灵性,它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貌,没有改变。 - 重到宁非幸,佳游不负期:再次来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已经实现了我的计划
赏雪尝新酒,空庭夜色明。 偶因公事暇,聊适片时情。 紫塞烽犹警,黄河水未平。 迂疏无寸补,空有二毛生。 注释:在大雪中赏雪品尝新酿的美酒,空庭显得格外明亮。偶然因为公务的闲暇,我姑且借这片刻的闲暇,抒发一下情感。紫塞(指边塞)上的战火仍然在警备,黄河的水还没有完全平静。自己的见识和才能都十分平庸,没有能够对国家做出任何贡献,只有两鬓已经出现了白发。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大雪纷飞之时,饮酒赏雪之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夜中,品茗赏雪,畅谈世事,慷慨激昂地吟咏的情景。他看到天下苍生仍受冻馁之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然而他也明白,自己虽身处朝廷,却无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的心也充满了悲愤。 首句“赏雪尝新酒”描写了诗人在雪夜里,欣赏着美景的同时,品尝着美酒的惬意。这里的“赏雪”,指的是诗人在雪景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而“尝新酒”则是指他在品尝新酿的美酒时,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
【注释】赏雪:欣赏雪景。尝新酒:品尝新酿的美酒(喻新岁)。霜台:官署中的楼台,因台上积霜而名。散晚衙:散朝后的晚班。杯乾:饮酒尽。风劲:寒风刺骨。回春:使大地回春,即春天来临。讶:惊奇的意思。丰穰:丰收。污邪:指小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雪的诗,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初冬赏雪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首联“赏雪尝新酒,霜台散晚衙”,点题
【注释】 徙(zhu移)倚:徘徊。奇胜:美景。乾坤:天地,指宇宙。霁(jì)时:雨后天晴之时。林峦:指山峦树木。含喜色:充满喜悦之情。新梧:刚长成的梧桐树。碧玉:形容颜色碧绿如玉。幽亭:幽静的亭子。事:景物。瞰(kàn看):远望。清池:清澈的水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庐山东林寺观赏自然景色时有感而作,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其五”
【注释】 赏雪尝新酒,同寅喜盍簪:赏雪时品尝着新酿的酒,与同僚们一同欢饮。盍(hé,合):何;盍簪,指一起饮酒,即“盍饮”之意,古代的一种风俗。 跳珠初淅淅,飞絮渐毵毵(sǎn sǎn):“跳珠”形容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样子,“淅淅”“飘飘”都是描写雪花下落的声音和样子。“飞絮”指飘落的柳絮。“毵”是细长下垂的意思。 高论兼今古,清歌杂笑谈:高深的议论涉及古今中外,清越的歌声掺杂着欢乐的笑谈。
【注释】赏雪尝新酒,吟风集故人:赏赏雪花,尝尝新酒,吟吟风声,聚聚旧友。岁穷虽觉凛,道合亦如春:年尾虽然觉得寒冷,然而和志同道合的人相处却如同春天。霜鬓年华迈,云扃归梦频:头发已染上白霜,岁月在流逝,但仍然常常梦见自己回到故乡。明年复今夕,未卜更相亲:明年又是一个夜晚,我们能否再次相聚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晚上,和朋友们欢聚一堂,喝酒赋诗,抒发感慨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注释】 未甘:不甘心,不愿;奔走混风尘:指为官奔波忙碌,混迹于尘世间。买断:买下。青山:指隐居的处所。学隐沦:学习隐士的生活方式。牟麦:一种谷物。蚕作茧:蚕吐丝做茧自缚。林泉:山林泉水。终老:终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所作,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散步时的心情和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残书读罢启房栊,散步东风遣病慵。 - “残书”指的是读完的书,“启房栊”即打开门扉,这里指诗人已经读完了书籍。 - “散步东风遣病慵”中的“东风”是指春风,春天的风,它吹拂起来让人感到舒适,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放松。 - “遣”在这里有消除、减轻的意思,所以诗人通过散步来消除身体的不适感。 2.
注释: 日食何须鼎肉腴,新栽杞菊已扶疏。 小池更引清溪水,春雨应添数尾鱼。 日食是指太阳被月球遮住,看不见太阳。鼎肉腴是指用鼎煮肉的油脂,这里比喻食物的丰富。小池指一个小池塘。清溪水即清水,这里指从山上流来的山泉水。春雨应添数尾鱼,是说春天的雨水会使得池塘里的鱼数量增加。 赏析: 首句“日食何须鼎肉腴”,意思是说太阳被月球遮住,不需要用鼎来煮肉,这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描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此诗前两句是说:尘世中没有一天不令人心烦意乱,我终于在山林中找到了一块清净的地方;后两句是说:我读书读得厌烦了,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牵挂,就看着屋梁上燕子哺育新雏的景象来消磨时光。 【答案】 尘寰无日是安居(尘寰:指尘世间) 喜遂山林寄一区(寄:寄托;区:地方) 读易倦来无外事(易:这里指《易经》;外事:指世俗的事情) 闲看梁燕哺新雏(梁燕
丽日和风雨乍过,一丘一壑足婆娑。 薄田有粟身无恙,天地私吾亦已多。 接下来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首句解读:“丽日和风雨乍过,” - “丽日”,即晴朗的天气。 - “和风”和“细雨”都是自然界的气象现象,描绘了一幅和谐的景象。 - “乍过”,表示时间短暂,突出了自然现象的突然和迅速。 - 此句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早晨。 2. 次句解读:“一丘一壑足婆娑。” -
首先将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一一对应地展示出来: 原文: 兴到展书谈舜禹,倦来拂枕卧烟霞。 个中无限悠然趣,绝胜霜台晓放衙。 译文: 兴致盎然时翻开书本谈论舜和禹,感到疲惫时便拂去枕头,躺在烟雾缭绕的山中。 心中充满无限悠然自得的乐趣,比起在霜台上清晨开始处理公务更加美妙。 我会为每一句诗句添加注释,并附上赏析: 注释: 1. 兴到展书谈舜禹:“兴到”表示兴致来了,“展书”指展开书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