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没楼船耀碧空,携尊鼓棹乘长风。
秦皇台筑三山外,汉使槎开万顷中。
蜃气初浮云似墨,珠光遥映月如弓。
相逢正值升平日,牡蛎墩前赏兴同。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首先读懂全诗的内容,然后结合注解和题目要求,分析每一句的意思。“出没楼船耀碧空”,意思是楼船在水中游动时,在天空映出的倒影就像海上的楼阁一样。“携尊鼓棹乘长风”,意思是我拿着酒尊,划着船桨,趁着顺风行驶。“秦皇台筑三山外”,意思是秦始皇曾在这里修筑三座离海边很远的高山,现在这些高山都消失了。“汉使槎开万顷中”,“槎”指木筏子或小船。传说汉武帝时,有一只神鸟飞到海上,嘴里衔了三根木头,便飞向了远方,后来这三根木头变成了三座大山,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蜃气初浮云似墨”,意思是海市蜃楼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海面上升起来的云雾就像黑色的墨水。“珠光遥映月如弓”,意思是月光远远地照在海面上,像一把张开的弓。“相逢正值升平日”,意思是我们正在相逢,恰逢天下太平无事。“牡蛎墩前赏兴同”,意思是在牡蛎岛上欣赏美景,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最后两句是作者对这首诗的赏析,赏析时可从诗歌的手法、语言、情感等角度来谈。
【答案】
示例一: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海上观景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海上的奇观。首联写楼船的游弋与海上景色;颔联写海上三座山的变化;颈联写海上的蜃气和月亮;尾联写在牡蛎岛上的观景感受。诗人用简洁明快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海上日出图,让人心醉神迷。
示例二: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光朝的作品。林光朝(1075—1134),字晋卿,号竹坡居士,莆田人。宋徽宗政和三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他工于诗文,尤善山水画。此诗为诗人观海而作,表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全诗语言清新、明快、自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