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清明,孤花雪斗轻。
不须开满树,春少更多情。
【注释】
①西园:即东园,位于今河南洛阳市。②“春晚”:《岁时记》:“二月为中和节,三月巳日为清明。”③“一枝”:《诗经·小雅·常棣》:“南有乔木,北有杨梅。相思树底,南风微起,吹我裳衣。”此诗以梨花自喻,言己之才情不若梅花高洁。④雪:比喻梅花的品格高洁。⑤“春少”:指春天太短暂了。⑥“多情”:形容梅花的品格高洁。
【译文】
洛阳城外的东园,正是梨花盛开的时节。明天就是清明节,孤零零的一朵白梅,斗不过雪花。不需要全开满树枝,因为春天太短暂了,多情的梅花,才显得更加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点明题旨;颔联写梨花与白梅争春,暗寓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虽受压抑而仍怀壮志、不肯随俗浮沉的情怀;颈联是说,不必让所有的花朵都开放,因为春天实在太短暂了,只有多情的梅花,才能显示出它的美来。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这首诗以梨花自喻,借梨花之“早”,暗寓诗人的抱负。诗中的梨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花,而是诗人人格的象征。诗的前两句先写梨花,后接“明日是清明”,说明已是初春时节,正是梨花盛开的时候。第三句写梅花在寒风中独放,第四句写百花尚未盛放,而梅花已经开放,这两句是写梨花、梅花争春。“明日是清明”,说明梨花盛开的时间不长,所以诗人说“不须开满树”。最后两句说“春少更多情”,意味着只有像梅花一样高洁、坚强的人才配得上春天的美好时光和青春年华。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话,但诗人的思想感情却表现得十分充分。他以梨花自喻,通过咏梨花而不直接说自己,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心迹和志向。诗中没有一句直抒胸臆,但读者却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豪情壮志,并由此而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