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泽亦多少,檐沟已沛如。
清斋还作客,灵贶岂因渠。
迅扫炎风驭,翻沦畏日车。
幸沾三楚足,毋使万仓虚。

注释:

  1. 膏泽亦多少,檐沟已沛如:雨水如同膏泽一般,倾泻而下。
  2. 清斋还作客,灵贶岂因渠:我在清斋中做着客人,难道神灵会因此受到感动吗?
  3. 迅扫炎风驭,翻沦畏日车:迅速驱散炎热的风气,翻卷的热浪让人感到畏惧。
  4. 幸沾三楚足,毋使万仓虚:庆幸自己能够承受三楚地区的雨水滋养,不要让我遭受万仓空虚的困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天的景象。诗人以“观雨”为题,通过观察雨滴落下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首句“观雨”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想要观察雨滴落下的情景。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雨滴落下的过程,用“涓涓”、“滔滔”来形容雨滴的大小、数量之多,给人一种磅礴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檐沟已沛如”则描绘了雨滴落在屋檐上的情景。雨水像流过小溪一样,不断地从屋檐上滴落下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的动态过程,又展现了屋檐上的积水景象。
    第三句“清斋还作客,灵贶岂因渠”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在清静的斋堂中,诗人却如同一个客人一样,无法融入其中。而神灵也不会因此而受到感动,反而让诗人感到更加孤单无助。这一句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
    第四句“迅扫炎风驭,翻沦畏日车”则描述了风雨带来的变化。雨水迅速带走了炎热的天气,翻卷的热浪让人感到畏惧。这一句既生动地描绘了风雨的力量,又展现了诗人对变化的敏感和恐惧。
    最后一句“幸沾三楚足,毋使万仓虚”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期许。他庆幸自己能够承受三楚地区的大雨,不要让我遭受万仓空虚的困境。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