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曾登乞巧楼,缣衣断碎怕逢秋。
翠蛾谩约山相似,素腕谁知玉可犹。
北里归期春信近,东家绩火夜光收。
邻姬解道无盐事,斜倚屏风自障羞。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的意境和关键词。
第一句:“少小曾登乞巧楼,缣衣断碎怕逢秋。”
- 关键词“少小”表示年幼时期。
- “登乞巧楼”意味着小时候曾经去过一次乞巧楼,乞巧楼通常与七夕节有关,是古代女性祈求织造技艺的地方。
- “缣衣断碎”指的是因为某种原因(如战争、灾难等),衣服被撕裂或破损。
- “怕逢秋”则表达了对秋天到来的恐惧,可能是因为秋天象征着生命的结束或者某种不幸。
第二句:“翠蛾谩约山相似,素腕谁知玉可犹。”
- 关键词“翠蛾”指的是美丽的女子,常用于诗词中形容女性的美貌。
- “谩约山相似”可能是指女子用画笔描绘山的景色,但这种技巧并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人感到更加失望。
- “素腕谁知玉可犹”则是说,即使女子拥有像玉石一样白皙的手腕,也没有人知道她的真正价值。这里的“玉可犹”可能是指真正的美丽或价值,而“谁知”则表达了一种无奈或讽刺。
第三句:“北里归期春信近,东家绩火夜光收。”
- 关键词“北里”指的是古代长安城北部的妓院,这里可能是诗人回忆过去在妓院的生活。
- “春信近”意味着春天的消息越来越近,暗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也可能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 “东家绩火”中的“绩火”指的是织布时火光照亮的工作场景。
- “夜光收”则是说夜晚的灯火已经熄灭,可能意味着白天的忙碌和劳累已经完成,夜晚可以休息。
第四句:“邻姬解道无盐事,斜倚屏风自障羞。”
- 关键词“无盐事”指的是《庄子·外物》中提到的丑女无盐的故事,这个典故在这里可能用来比喻女子的丑陋或不被欣赏。
- “斜倚屏风”描绘了女子靠在屏风边的场景,可能是在沉思或等待某个人的到来。
- “自障羞”则表明女子试图掩饰自己的羞涩或不安,可能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外表或身份不被他人接受。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曾在乞巧楼中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时的自己如同翠色般的美丽女子。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繁华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是一地的断碎和无尽的思念。此外,诗人还通过描写妓院的生活和夜晚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诗既充满了哀怨之情,又透露出一丝坚韧和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