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无树着灵葩,弟子谁当绍法华。
七宝浮屠藏舍利,五花香供礼袈裟。
住时却悟前生妄,去日应知后果赊。
从此空山人不到,止交莲社忆兰奢。

【注释】

  1. 菩提无树:佛门中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如来藏”。
  2. 着:附着。
  3. 灵葩:佛教中的花。
  4. 绍:继承。
  5. 七宝浮屠:佛塔,又称“七宝塔”,是印度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由七种材料(金、银、琉璃、珍珠、珊瑚、玛瑙、车渠)构成,象征七宝。
  6. 舍利:释迦牟尼死后火化留下的结晶体,佛教认为有神圣的力量。
  7. 五香:佛教的五种供物:檀香、郁金香、沉香、薰陆香和龙脑香。
  8. 礼:供奉、祭祀。
  9. 住时:指悟道之时。
  10. 前生妄:前生的错误或过失。
  11. 后果赊:结果难以预料。
  12. 莲社:佛教净土宗的聚会场所。
  13. 兰奢:梵文名,意译为“大施主”,这里指佛教的施主。
    【赏析】
    这首《挽太虚上人》诗,是诗人对一位高僧的追思与悼念。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也表达了他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联“菩提无树,着灵葩”,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开篇,点明了佛家“诸法本空”的思想。这里的“菩提”指的是觉悟之路,“无树”则表示没有固定的形相,“灵葩”则是佛门中的一朵花。这句诗既表达了佛陀的智慧,又暗含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化。
    颔联“弟子谁当绍法华”,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这里的“法华”是佛教经典之一,意为“法之光明”,代表着佛教的真理和智慧。作者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敬仰和追求。
    颈联“七宝浮屠,藏舍利”,描绘了一幅精美的佛像图景。这里的“七宝”指的是佛教中的七种珍贵物品,象征着佛陀的庄严和神圣。“舍利”则是佛陀火化后的结晶体,具有神圣的力量。这两句诗既体现了佛教的宗教意义,也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尾联“住时却悟前生妄,去日应知后果赊”,则是对亡友的追忆和感慨。这里的“住时”指的是亡友生前的状态,“却悟”则是指经过修行后的认识,“前生妄”则表示过去的过失和错误,“后果赊”则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怀念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佛法的敬仰,也有对亡友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亡友的追思,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