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石仙城五岭南,诗情仿佛见湘潭。
定排白日期高会,直卷黄河对剧谈。
树里飞泉寒掩镜,屋边晴岫碧摇簪。
何人笑认柴桑里,松菊毵毵古径三。
【注释】
五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五岭:南岭山脉,位于中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省交界处。
湘潭:今湖南湘潭市。
白日期高会:以白日作日子,表示隆重的集会或宴会。高会,盛大的集会。
黄河对剧谈:形容谈论得非常热烈、激动。
树里飞泉:形容泉水从树林中飞泻而下。
晴岫碧摇簪:形容山峰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秀丽,就像插在头上的玉簪一样美丽。
柴桑里:柴桑,即柴桑里,指柴桑附近的村庄。
松菊:松树和菊花,常用来比喻隐居的生活。
毵(sān)毵(sān):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兼纪游的小诗。诗人游览了五岭以南地区后,来到湘潭县,欣赏了当地的美景。这首诗描绘了湘潭县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穗石仙城五岭南”,描绘了湘潭县地处五岭以南地区的地理位置。五岭山脉横跨粤、湘两省,其中最高峰为韶关南岭的圭峰,海拔1902米。这里的地势险峻,气候宜人,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
次句“诗情仿佛见湘潭”,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感受到了湘潭县的诗意氛围。湘潭县城内古建筑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同时,这里的风景如画,山水相依,让人流连忘返。
第三句“定排白日期高会”,描述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场景。白日作为时间的标志,意味着这次集会是在清晨时分举行的,气氛十分庄重。与会者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欢聚一堂,畅谈理想,交流心得,共同探讨人生价值。这种聚会不仅增进了友谊,也为人们提供了互相启发的机会。
第四句“直卷黄河对剧谈”,进一步描绘了集会的场景。与会者围坐在宽敞的大厅里,面对面地交谈着,场面非常热闹。他们畅所欲言,无所不谈,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艺术方面的话题都能引起热烈的讨论。这样的对话不仅促进了思想的交流,也展现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渴望。
接下来的四句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第五句“树里飞泉寒掩镜”,描述了山间飞瀑的景象。飞泉从高高的山峰上奔腾而下,形成一道银白色的瀑布。泉水在树木的掩映下显得更加神秘莫测,仿佛是一面镜子一般清澈透明。这里的景色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第六句“屋边晴岫碧摇簪”,又转换到了另一种自然景观。晴空下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秀丽,如同一位美丽的女子佩戴着翠绿的发簪。这些山峰如同守护神一般屹立在那里,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安宁和宁静。
第七句“何人笑认柴桑里”,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达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想象着自己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隐居生活,远离尘嚣,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这种向往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自由、独立的生活态度的认可。
最后一句“松菊毵毵古径三”,则是对整个旅行经历的总结和感慨。松树和菊花在这里生长得非常茂盛,它们象征着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这条古老而曲折的小路成为了诗人心中的一条红线,引领着他走向未来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隐居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这首小诗虽然简短,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