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鸿名泰岳高,品题不但称诗豪。
平津道远三书罢,古赋词华二鸟遭。
自有神明扶信义,不烦泷吏诉波涛。
陇西门下诚何意,滴酒丛祠感鬓毛。

【注释】

青史:指史书。泰岳:泰山。品题:评论。平津:指西汉时的平津侯窦宪,曾任车骑将军、大将军。三书:指《汉书》中记载了汉宣帝刘询与元帝刘奭的两封信。二鸟遭:指《左传》记载的鲁昭公被季氏所逐。神明:这里指朝廷。泷吏:指汉朝时负责处理边远地区的官吏。陇门:山名,在今陕西陇县。何意:什么意思,即为什么。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韩愈的赞颂。“韩祠”即韩愈祠,是祭祀韩愈的地方。

首联“青史鸿名泰岳高,品题不但称诗豪。”赞扬韩愈的名声和才学。诗人把韩愈比作泰山,说明他的名声之大;又把他与历史上的著名诗人李白相比,说明他的才学之高。

颔联“平津道远三书罢,古赋词华二鸟遭。”歌颂韩愈的文才。诗人用两个典故:一是说汉代的平津侯窦宪曾三次上书推荐韩愈,二是说《左传》记载了鲁昭公被季氏所逐,孔子为此写下《春秋》,而《春秋》中的褒贬之义就是通过《左传》表现出来的。这些典故表明,韩愈的文才高超,有如古代文人一般。

颈联“自有神明扶信义,不烦泷吏诉波涛。”赞扬韩愈的人格。诗人用“神明”来比喻朝廷,意思是韩愈的品行高尚,足以为朝廷树立典范;不用劳烦那些负责处理边远地区的官吏去诉说韩愈的事迹。这一联进一步歌颂了韩愈的人品和才能。

尾联“陇西门下诚何意,滴酒丛祠感鬓毛。”抒发自己对韩愈的敬仰之情。诗人用“陇门”来暗指自己的家乡,表示他怀念家乡的情感,同时也表示他对自己故乡人民的感情。最后两句是说自己看到韩愈祠的情景而产生的感慨。

整首诗赞美了韩愈的人品和文才,表达了作者对韩愈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